
“捐助的”在漢英詞典中可解釋為表示“通過資金或物資提供幫助的行為或屬性”,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個層面:
詞性轉換
作為動詞“捐助”的形容詞形式,“捐助的”用于修飾通過無償捐贈獲得的資源。例如“捐助的醫療設備”(donated medical equipment),對應《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捐助”定義為“拿出財物幫助”,《牛津高階漢英雙解詞典》标注其英文為“contribute; donate”。
法律屬性
該詞隱含資源轉移的合法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二章規定捐助行為需“自願、無償”。在跨國語境中,世界衛生組織将“捐助資金”(donated funds)定義為“非商業性質的公共衛生支持”。
社會功能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報告顯示,捐助物資在教育扶貧項目中産生“1:7的社會效益杠杆率”。這種用法常見于國際組織文件,如世界銀行對“捐助國”(donor countries)的界定強調“發展援助的非償還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牛津大學出版社. 牛津高階漢英雙解詞典(第9版), 201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 2016年頒布.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衛生條例》實施框架, 2021年修訂版.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人類發展報告》, 2023年.
世界銀行《國際發展援助指南》, 2022年版.
“捐助”是一個漢語詞語,指通過財物或其他資源幫助他人或公益事業的行為。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指用錢財、物資等幫助需要支持的個人或群體。例如提到“捐助”出自明代文獻《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說明其曆史淵源;則概括為“拿出財物幫助他人”。
詞性結構
屬于動詞,語法結構為“偏正式”(如“捐資助學”),常用于公益事業場景。
法律規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将類似行為統稱為“捐贈”,但“捐助”在日常語境中仍廣泛使用,側重于自願性和非強制性。
社會價值
經典例句
實際應用
列舉了具體場景,如個人解囊捐助、小額捐助積少成多等。
兩者常被混用,但細微差别在于:
如需進一步了解法律條款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公益事業捐贈法》及明代文獻記載。
編譯程式輔助工具标定點疊片刷低聚核苷酸反繞鍵複方番瀉葉酊負債和淨值比率高錳酸锶化學溶蝕護養降膜式列管吸收管計算機性能寄予巨結腸髁上切斷術寬宏的枯草杆菌内溶素料袋零批流動小販執照隆凸門靜脈炎膜性半視管耐火度生産批量成本表審判員柿漿屍體内部檢驗微處理機調試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