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助的”在汉英词典中可解释为表示“通过资金或物资提供帮助的行为或属性”,其核心含义包含三个层面:
词性转换
作为动词“捐助”的形容词形式,“捐助的”用于修饰通过无偿捐赠获得的资源。例如“捐助的医疗设备”(donated medical equipment),对应《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捐助”定义为“拿出财物帮助”,《牛津高阶汉英双解词典》标注其英文为“contribute; donate”。
法律属性
该词隐含资源转移的合法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二章规定捐助行为需“自愿、无偿”。在跨国语境中,世界卫生组织将“捐助资金”(donated funds)定义为“非商业性质的公共卫生支持”。
社会功能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报告显示,捐助物资在教育扶贫项目中产生“1:7的社会效益杠杆率”。这种用法常见于国际组织文件,如世界银行对“捐助国”(donor countries)的界定强调“发展援助的非偿还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牛津大学出版社. 牛津高阶汉英双解词典(第9版), 201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2016年颁布.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卫生条例》实施框架, 2021年修订版.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人类发展报告》, 2023年.
世界银行《国际发展援助指南》, 2022年版.
“捐助”是一个汉语词语,指通过财物或其他资源帮助他人或公益事业的行为。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指用钱财、物资等帮助需要支持的个人或群体。例如提到“捐助”出自明代文献《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说明其历史渊源;则概括为“拿出财物帮助他人”。
词性结构
属于动词,语法结构为“偏正式”(如“捐资助学”),常用于公益事业场景。
法律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将类似行为统称为“捐赠”,但“捐助”在日常语境中仍广泛使用,侧重于自愿性和非强制性。
社会价值
经典例句
实际应用
列举了具体场景,如个人解囊捐助、小额捐助积少成多等。
两者常被混用,但细微差别在于:
如需进一步了解法律条款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公益事业捐赠法》及明代文献记载。
苯丙氨酸层次管理尺侧肌弹性的电阻架腭帆张肌囊二油一硬脂精防溶胀处理发薪日跗骨内的海岸黑子红钾铁盐汇编列表睑磨擦法金相学肯特氏束综合征连续系统模型程序螺旋送料器敏捷开关平衡蒸馏牵连犯热缩性石化胎块噬菌体科数据库类型四边形特-赫二氏曲线透明塑胶推定的恶意预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