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dovetail fastening
end; remnant; tail; trail
【化】 tail end
【醫】 cauda; caudae; tail
tenon
【電】 fastener
鸠尾接榫(Dovetail Joint)的漢英詞典釋義
鸠尾接榫(jiū wěi jiē sǔn)是中國傳統木工榫卯結構的一種,因榫頭形似鸠鳥尾部而得名。其英文術語為Dovetail Joint,指通過梯形榫頭與卯眼的楔合實現木材的牢固連接。該結構利用梯形斜面的力學原理,使接合部位在受拉時越卡越緊,具有極高的抗拉強度和穩定性,廣泛用于家具、建築框架等需承重的部位。
結構設計
類型分類
鸠尾接榫最早可追溯至古埃及與中國商周時期, 明代家具(如故宮博物院藏黃花梨家具)将其工藝推向巅峰。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中指出,鸠尾榫是“明式家具核心榫卯,兼具科學性與藝術性”。2010年,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含榫卯)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參考資料來源
鸠尾接榫是傳統木工中一種經典的榫卯結構,具體解釋如下:
定義與别稱
鸠尾接榫又稱“燕尾榫”“銀錠榫”,因其榫頭形狀類似鸠鳥或燕子的尾部而得名。它通過榫頭與卯眼的階梯狀插接實現木材的牢固連接,尤其適用于直角或角落處的接合。
結構特點
榫頭呈梯形或楔形,卯眼與之完全匹配,形成類似“倒刺”的咬合結構。這種設計使連接部位在受拉力時越拉越緊,避免分離。
力學性能
鸠尾接榫被認為是最牢固的榫卯形式之一,具有超強抗拉能力,被稱為“萬榫之母”。上膠後幾乎不可損壞,常用于承重部位(如抽屜、櫃體框架等)。
曆史與應用
其曆史可追溯至古羅馬時期,明燕尾榫(外露式)因兼具美觀與強度而廣泛用于家具和建築。暗燕尾榫則隱藏接縫,適用于需要表面平整的場景。
分類
分為明榫(外露,裝飾性強)和暗榫(隱蔽,表面無痕迹),可根據需求選擇。
若需進一步了解制作工藝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木工專業文獻或實踐教程。
艾-加二氏曲線标記索引齒形三角帶次要工作條件單向色譜圖低位地址放油塞非等熵流分子光譜學蓋侖氏腺過高的要求付款氦冷凍機紅舌黃樟烯活動管道堿酐記錄紙彌漫常數莫諾卡因農戶購貨價格指數人員更換成本試探用有槽導子數據表髓化台俄那統保單突觸傳導歪曲未受他人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