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羰基化合物英文解釋翻譯、金屬羰基化合物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metal carbonyl; metal carbonyls
分詞翻譯:
金屬的英語翻譯:
metal
【化】 metal
【醫】 metal
【經】 metal
羰基化合物的英語翻譯:
【化】 oxo-compound
專業解析
金屬羰基化合物(Metal Carbonyl Compounds)是一類重要的無機化合物和有機金屬化合物,其核心特征是由過渡金屬原子或離子與一氧化碳(CO)分子作為配體通過配位鍵結合而成。在漢英詞典中,其對應的英文術語即為“Metal Carbonyl Compounds”或常簡稱為“Metal Carbonyls”。
詳細解釋如下:
-
基本定義與結構特征:
金屬羰基化合物是指含有金屬-碳鍵(M-C),且碳原子來自一氧化碳配體(-C≡O 或 -CO)的化合物。其通式可表示為 Mₓ(CO)ᵧ,其中 M 代表中心金屬原子(通常是低氧化态的過渡金屬,如 Fe(0), Ni(0), Cr(0), Mo(0), W(0) 等),CO 是一氧化碳配體。結構上,CO 通過其碳原子與金屬原子配位,形成端基配位(M-C≡O)或橋基配位(M-CO-M)。
-
成鍵本質(反饋π鍵理論):
金屬羰基化合物穩定性的關鍵在于獨特的成鍵方式,即反饋π鍵(Back-Bonding)。該理論指出:
- σ 配位: CO 分子中碳原子上孤對電子(位于 HOMO,即最高占據分子軌道)捐贈到金屬的空 d 軌道(或雜化軌道),形成 σ 配鍵。
- π 反饋: 金屬充滿電子的 d 軌道(或雜化軌道)将其電子反饋到 CO 的 π* 反鍵軌道(LUMO,即最低未占分子軌道),形成 π 反饋鍵。
這種協同的 σ 捐贈-π 反饋作用不僅加強了 M-CO 鍵,也削弱了 C≡O 鍵(導緻其紅外伸縮振動頻率 ν(CO) 低于自由 CO 的 2143 cm⁻¹),是金屬羰基化合物穩定存在的基礎。
-
主要類型與實例:
- 單核羰基化合物: 含有一個金屬原子。遵循十八電子規則(18-Electron Rule),即中心金屬的價電子數加上配體提供的電子數總和為 18。例如:
- Ni(CO)₄(四羰基合鎳):Ni(0) 有 10 個價電子,4 個 CO 各提供 2 個電子,共 18 電子。
- Fe(CO)₅(五羰基合鐵):Fe(0) 有 8 個價電子,5 個 CO 提供 10 個電子,共 18 電子。
- 多核羰基化合物: 含有兩個或更多金屬原子,金屬原子間通常存在金屬-金屬鍵(M-M鍵),CO 可以是端基或橋基(μ₂-CO)。例如:
- Mn₂(CO)₁₀(十羰基合二錳):兩個 Mn(CO)₅ 單元通過 Mn-Mn 鍵連接。
- Fe₂(CO)₉(九羰基合二鐵):含橋基 CO。
- Fe₃(CO)₁₂(十二羰基合三鐵):三角形簇合物。
- Co₄(CO)₁₂(十二羰基合四钴):四面體簇合物。
-
典型性質與應用:
- 物理性質: 多為揮發性液體(如 Ni(CO)₄, Fe(CO)₅)或固體(如 Cr(CO)₆, W(CO)₆),常有毒。
- 化學性質: 具有還原性,可發生配體取代反應(如被膦、胺、烯烴等取代),氧化加成反應,以及作為有機合成(如羰基化反應、Reppe 化學)和均相催化(如氫甲酰化反應)的重要前驅體或催化劑。
- 表征: 紅外光譜(IR)是鑒定金屬羰基化合物最有力的工具,通過觀察 ν(CO) 吸收峰的位置和數量可以推斷結構信息(端基 CO 通常在 2100-2000 cm⁻¹,橋基 CO 在 1900-1800 cm⁻¹)。
權威參考來源:
- 《無機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 系統闡述了金屬羰基化合物的定義、結構、成鍵理論、性質及代表性化合物。
- IUPAC. Compendium of Chemical Terminology (Gold Book) - 提供了“carbonyl compound (in inorganic chemistry)”的權威定義和術語規範。
- 《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F. A. Cotton, G. Wilkinson, et al.) - 經典教材,深入探讨了金屬羰基化合物(特别是多核羰基簇合物)的結構、成鍵和反應性。
- 《Comprehensive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 權威專著,詳細涵蓋了金屬羰基化合物在内的各類有機金屬化合物的合成、結構、性質及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
金屬羰基化合物是指由過渡金屬元素與一氧化碳(CO)中性分子通過配位鍵結合形成的配合物,屬于金屬有機化合物的重要類别。以下是其核心特點及擴展解釋:
1.基本定義與組成
- 組成元素:中心原子為過渡金屬(如鎳、鐵、钴等),通常處于低氧化态、零氧化态或負氧化态。
- 配體:CO分子作為中性配體,通過碳原子與金屬形成配位鍵,通式為Mₓ(CO)ᵧ(如Ni(CO)₄、Fe(CO)₅)。
2.結構與成鍵特點
- 配位方式:CO以端基或橋基形式配位,橋基CO可連接多個金屬原子,影響空間構型(如Fe₂(CO)₉中的橋鍵結構)。
- 電子結構:金屬提供空軌道接受CO的孤對電子,同時CO的反鍵π*軌道接受金屬的d電子(即反饋π鍵),形成穩定配位。
3.典型性質
- 物理狀态:多為揮發性液體或固體(如Ni(CO)₄為無色液體,熔點-25℃)。
- 化學性質:受熱易分解為金屬和CO,可通過還原金屬與CO直接合成(如Ni + 4CO → Ni(CO)₄)。
4.應用領域
- 工業催化:用作有機合成催化劑(如費托合成、氫甲酰化反應)。
- 材料制備:通過熱分解制備高純度金屬或納米材料。
5.曆史與發現
- 首個發現的金屬羰基化合物是Ni(CO)₄(1890年由Mond合成),其綠色燃燒火焰和可逆分解特性推動了後續研究。
這類化合物兼具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價值,其獨特的成鍵機制與反應性在配位化學中占據重要地位。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安全洩液半音擔任定期徒刑第一臼齒動态吻合性墳地改正分錄幹磨碳酸鈣合并零星土地喉危象會計打字員睑眉成形術棘輪裝置聚己二酸亞乙基酯開發新市鎮苦艾萜饋卵白素氯金酸麥勞散麥穗樣痤瘡摩擦力鎳鋼嵌套監督程式舌龈嵴詩學蜀黍苷體表寄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