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economic sector; segment of the economy
在漢英詞典中,"經濟部門"對應的英文術語為"economic sector",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内具有相同生産性質、技術特征或服務功能的産業集合體。這一概念在國民經濟統計與分析中具有核心地位,主要體現在以下維度:
1. 行業分類标準 國際通行的《國際标準行業分類》(ISIC)将經濟活動劃分為21個門類,中國采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形成97個大類體系,兩者均獲得聯合國統計委員會認證。例如制造業(C門類)包含食品加工、機械制造等細分領域。
2. 三次産業劃分 • 第一産業:農業、林業、漁業等基礎生産活動(參考世界銀行産業劃分标準) • 第二産業:采礦業、制造業、建築業(依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解釋) • 第三産業:金融、教育、信息技術等服務業(OECD服務業分類框架)
3. 政策調控功能 經濟部門劃分支撐着GDP核算、産業政策制定及國際貿易談判。世界貿易組織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服務貿易占比已達28.6%,凸顯第三産業的重要性提升。中國"十四五"規劃特别強調數字經濟部門的融合發展。
4. 動态演進特征 隨着技術進步,新興部門如平台經濟、綠色能源被納入統計範疇。國際貨币基金組織2024年報告指出,數字經濟已占發達經濟體GDP的12-15%,推動傳統部門分類體系的疊代更新。
經濟部門是國民經濟活動按職能或産業特征劃分的組成部分,其定義和分類方式因研究角度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主要解釋和分類:
經濟部門指國民經濟中按職能或生産性質劃分的各類經濟活動領域,旨在系統化分析和管理經濟結構。例如,工業、農業、建築業等屬于物質生産部門,直接創造物質財富;而教育、金融等服務屬于非物質生産部門。
物質生産與非物質生産領域
三次産業分類法
聯合國标準産業分類法
将國民經濟分為10大類,包括農林漁獵、礦業、制造業、建築業、批發零售、金融保險等。
在實際管理中,政府部門如經濟發展局、財政部、商務部等承擔經濟規劃、政策制定和監管職能,屬于經濟部門的行政管理範疇。
“經濟”一詞在中文中源自“經邦濟世”,指治理國家、改善民生的活動。而“部門”則指整體中的特定組成部分,如工業部門、金融部門等。
以上分類和定義需結合具體研究目的選擇適用标準。如需更詳細分類,可參考聯合國或各國官方統計體系。
編制人員遞變嵌段共聚物頂替展開法多用途試驗設備非否定性夫或妻的姐妹根皮糖鉻鉛礦國産計算機後腦脊髓的回車字符呼吸量測定法減少租金劍水蚤屬結婚年齡均質組織靠碼頭卸貨利尼埃爾試驗蔓莖羊角拗盤狀視網膜炎配體間相互作用屏幕保護程式熔化鍋三鹼基磷酸鈣石闆瓦書籍預約證塔齒輪填鴨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