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economic sector; segment of the economy
在汉英词典中,"经济部门"对应的英文术语为"economic sector",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具有相同生产性质、技术特征或服务功能的产业集合体。这一概念在国民经济统计与分析中具有核心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维度:
1. 行业分类标准 国际通行的《国际标准行业分类》(ISIC)将经济活动划分为21个门类,中国采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形成97个大类体系,两者均获得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认证。例如制造业(C门类)包含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细分领域。
2. 三次产业划分 • 第一产业:农业、林业、渔业等基础生产活动(参考世界银行产业划分标准) • 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依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解释) • 第三产业:金融、教育、信息技术等服务业(OECD服务业分类框架)
3. 政策调控功能 经济部门划分支撑着GDP核算、产业政策制定及国际贸易谈判。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服务贸易占比已达28.6%,凸显第三产业的重要性提升。中国"十四五"规划特别强调数字经济部门的融合发展。
4. 动态演进特征 随着技术进步,新兴部门如平台经济、绿色能源被纳入统计范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报告指出,数字经济已占发达经济体GDP的12-15%,推动传统部门分类体系的迭代更新。
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活动按职能或产业特征划分的组成部分,其定义和分类方式因研究角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主要解释和分类:
经济部门指国民经济中按职能或生产性质划分的各类经济活动领域,旨在系统化分析和管理经济结构。例如,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属于物质生产部门,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教育、金融等服务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
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领域
三次产业分类法
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
将国民经济分为10大类,包括农林渔猎、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金融保险等。
在实际管理中,政府部门如经济发展局、财政部、商务部等承担经济规划、政策制定和监管职能,属于经济部门的行政管理范畴。
“经济”一词在中文中源自“经邦济世”,指治理国家、改善民生的活动。而“部门”则指整体中的特定组成部分,如工业部门、金融部门等。
以上分类和定义需结合具体研究目的选择适用标准。如需更详细分类,可参考联合国或各国官方统计体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