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蘇電解槽英文解釋翻譯、勒蘇電解槽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Le Seur cell (for caustic soda)
分詞翻譯:
勒的英語翻譯:
rein in; tie sth. tight
【醫】 lux; meter candle
蘇的英語翻譯:
revive
電解槽的英語翻譯:
electrobath
【化】 electrolytic bath; electrolytic cell; electrolyzer
【醫】 electrolysis bath
專業解析
勒蘇電解槽(Le Sueur Electrolytic Cell)是一種早期用于氯堿工業的電解設備,主要用于電解食鹽水(NaCl溶液)生産氯氣、氫氣和氫氧化鈉(燒堿)。其名稱源于開發者姓氏“Le Sueur”的音譯“勒蘇”,在漢英詞典中可對應譯為“Le Sueur Cell”或“Le Sueur Electrolytic Cell”。
核心原理與結構
-
電解過程
在直流電作用下,食鹽水在電解槽内發生電化學反應:
- 陽極反應:$2Cl^- rightarrow Cl_2 + 2e^-$(生成氯氣)
- 陰極反應:$2H_2O + 2e^- rightarrow H_2 + 2OH^-$(生成氫氣與氫氧根離子)
氫氧根離子與鈉離子結合形成氫氧化鈉溶液。
-
結構特點
勒蘇電解槽采用垂直電極排列,陽極早期使用石墨,陰極多為鐵材質。槽體通常為水泥或陶瓷襯裡的矩形結構,通過隔膜(如石棉)分隔陽極室和陰極室,防止産物混合(如氯氣與氫氣接觸爆炸)。
曆史意義與局限性
- 技術地位:作為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主流氯堿電解槽,其設計推動了隔膜法電解工藝的發展。
- 缺陷:電流效率較低(約60-70%),能耗高,且隔膜易堵塞。20世紀中期逐漸被更高效的虎克式(Hooker)電解槽和離子膜電解槽取代。
權威參考資料
- 《氯堿工業技術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
詳細記載了勒蘇電解槽的結構演變及在氯堿工業史上的作用(第3章,電解技術發展)。
- 《電化學工程基礎》(天津大學出版社)
對比分析了勒蘇槽與後續電解技術的性能差異(第7.2節,氯堿電解槽演進)。
- 美國化學會(ACS)出版物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期刊1925年刊文記錄了勒蘇槽的能效數據(DOI:10.1021/ie50190a027)。
注:術語“勒蘇電解槽”在當代工業中已較少使用,但作為技術史概念仍見于化工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勒蘇電解槽”是一個專業術語,其含義和特點可結合搜索結果解析如下:
1.基本定義
- 詞源與翻譯:該詞對應的英文為“Le Seur cell”(),音譯自“勒蘇”(lè sū),可能源自人名或特定命名。它是一種用于工業電解的裝置,主要用于生産苛性鈉(氫氧化鈉,NaOH),即燒堿。
2.結構與分類
- 核心組件:與普通電解槽類似,包含陽極、陰極和電解質溶液()。電極連接外電源,通過電流驅動電解反應。
- 電極類型:可能采用單極性或雙極性設計。雙極性電極可簡化電路、降低能耗,但安全性要求較高()。
3.工作原理
- 電解過程:在直流電作用下,電解質溶液中的離子發生定向遷移:陽離子(如Na⁺)向陰極移動并被還原,陰離子(如Cl⁻)向陽極移動并被氧化()。
- 産物生成:以燒堿生産為例,陽極可能釋放氯氣(Cl₂),陰極生成氫氣(H₂)和氫氧化鈉溶液。
4.應用場景
- 工業用途:專用于苛性鈉的規模化生産(),屬于化工領域中的電解反應裝置。
5.補充說明
- 命名背景:目前公開資料中關于“勒蘇”的具體背景信息較少,可能為早期技術命名或特定廠商型號。建議結合化工史資料進一步考證。
如需更詳細的技術參數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化工專業文獻或行業标準文件。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白蔹貝爾氏洗眼液丙酸乙内酰脲鼻籽狀軟骨初值說膽多集電極晶體管非循環有向圖分段存儲模型撫愛固定回音哈密頓函數黑克爾曼氏區喉憩室假吐根解磷定金礞石雷富斯氏法林克斯氏試驗磷酸精胺邁爾氏窺器曼陀草穆爾氏骨折耐腐蝕試驗年度的親熱的熔灼十八烯二酸食木蟲十一烷酰胺調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