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苏电解槽英文解释翻译、勒苏电解槽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Le Seur cell (for caustic soda)
分词翻译:
勒的英语翻译:
rein in; tie sth. tight
【医】 lux; meter candle
苏的英语翻译:
revive
电解槽的英语翻译:
electrobath
【化】 electrolytic bath; electrolytic cell; electrolyzer
【医】 electrolysis bath
专业解析
勒苏电解槽(Le Sueur Electrolytic Cell)是一种早期用于氯碱工业的电解设备,主要用于电解食盐水(NaCl溶液)生产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烧碱)。其名称源于开发者姓氏“Le Sueur”的音译“勒苏”,在汉英词典中可对应译为“Le Sueur Cell”或“Le Sueur Electrolytic Cell”。
核心原理与结构
-
电解过程
在直流电作用下,食盐水在电解槽内发生电化学反应:
- 阳极反应:$2Cl^- rightarrow Cl_2 + 2e^-$(生成氯气)
- 阴极反应:$2H_2O + 2e^- rightarrow H_2 + 2OH^-$(生成氢气与氢氧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与钠离子结合形成氢氧化钠溶液。
-
结构特点
勒苏电解槽采用垂直电极排列,阳极早期使用石墨,阴极多为铁材质。槽体通常为水泥或陶瓷衬里的矩形结构,通过隔膜(如石棉)分隔阳极室和阴极室,防止产物混合(如氯气与氢气接触爆炸)。
历史意义与局限性
- 技术地位:作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主流氯碱电解槽,其设计推动了隔膜法电解工艺的发展。
- 缺陷:电流效率较低(约60-70%),能耗高,且隔膜易堵塞。20世纪中期逐渐被更高效的虎克式(Hooker)电解槽和离子膜电解槽取代。
权威参考资料
- 《氯碱工业技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详细记载了勒苏电解槽的结构演变及在氯碱工业史上的作用(第3章,电解技术发展)。
- 《电化学工程基础》(天津大学出版社)
对比分析了勒苏槽与后续电解技术的性能差异(第7.2节,氯碱电解槽演进)。
- 美国化学会(ACS)出版物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期刊1925年刊文记录了勒苏槽的能效数据(DOI:10.1021/ie50190a027)。
注:术语“勒苏电解槽”在当代工业中已较少使用,但作为技术史概念仍见于化工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勒苏电解槽”是一个专业术语,其含义和特点可结合搜索结果解析如下:
1.基本定义
- 词源与翻译:该词对应的英文为“Le Seur cell”(),音译自“勒苏”(lè sū),可能源自人名或特定命名。它是一种用于工业电解的装置,主要用于生产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即烧碱。
2.结构与分类
- 核心组件:与普通电解槽类似,包含阳极、阴极和电解质溶液()。电极连接外电源,通过电流驱动电解反应。
- 电极类型:可能采用单极性或双极性设计。双极性电极可简化电路、降低能耗,但安全性要求较高()。
3.工作原理
- 电解过程: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发生定向迁移:阳离子(如Na⁺)向阴极移动并被还原,阴离子(如Cl⁻)向阳极移动并被氧化()。
- 产物生成:以烧碱生产为例,阳极可能释放氯气(Cl₂),阴极生成氢气(H₂)和氢氧化钠溶液。
4.应用场景
- 工业用途:专用于苛性钠的规模化生产(),属于化工领域中的电解反应装置。
5.补充说明
- 命名背景:目前公开资料中关于“勒苏”的具体背景信息较少,可能为早期技术命名或特定厂商型号。建议结合化工史资料进一步考证。
如需更详细的技术参数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化工专业文献或行业标准文件。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板硫细菌属鼻周的超同步讯号单据证明刀形穿孔器动力学变量对齐反码废墟粪臭基工作标准户口证明假半阴阳的结构分子生物学居首位勘验记录扩散系数列举的美多眠萘甲酰氯内附肌人工卸料离心机妊娠的肉豆蔻酮沙参属山┵醇糖原质提名通用审计方案弯铁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