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refrigerant
cold; cold in manner; shot from hiding
【醫】 algor; cry-; crymo-; cryo-; krymo-; kryo-; psychro-
coal
【化】 coal
【醫】 anthraco-
在漢英詞典及制冷工程領域,"冷媒"(lěng méi)的規範英文對應詞為Refrigerant,指在制冷系統中通過相變(液态與氣态轉換)傳遞熱量的工作流體。以下是詳細解釋:
冷媒是制冷循環中的介質,在蒸發器内吸收熱量汽化,在冷凝器中釋放熱量液化,實現熱量從低溫環境向高溫環境的轉移。其核心特性包括:
參數 | 作用 | 示例值(R410A) |
---|---|---|
ODP(臭氧消耗潛值) | 衡量對臭氧層破壞程度 | 0 |
GWP(全球變暖潛值) | 評估溫室效應影響 | 2088 |
可燃性等級 | 安全操作重要指标 | A1(不可燃) |
安全提示:冷媒操作需持證上崗(如EPA 608認證),洩漏可能引發窒息或凍傷。廢棄冷媒應依規回收,避免直接排放(參考:AHRI制冷劑處理指南)。
“冷煤”實為“冷媒”,是制冷系統中的關鍵工作流體,用于通過相變循環實現熱量轉移。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定義與核心功能 冷媒(又稱制冷劑)是空調、冰箱等制冷設備中通過蒸發吸熱、冷凝放熱來實現熱量轉移的介質。其核心特性是易在低溫低壓下汽化吸熱,高溫高壓下液化放熱,形成循環傳熱過程。
2. 主要分類
3. 典型物質特性 氟利昂(Freon)作為經典冷媒,具有化學穩定性高、無毒、不易燃的特性。但因其含氯成分會破壞臭氧層,已逐漸被R410A、R32等環保型冷媒替代。
4. 環境影響 早期冷媒如R22(氟利昂的一種)因導緻臭氧層空洞,已通過《蒙特利爾議定書》被限制使用。當前冷媒研發更關注全球變暖潛值(GWP)和臭氧消耗潛值(ODP)等環保指标。
備注:需注意“冷煤”為常見誤寫,正确術語應為“冷媒”,部分文獻也使用“制冷工質”等表述。其具體成分需根據設備型號選擇,不當接觸可能引發凍傷或中毒風險,建議非專業人員避免直接接觸。
貝耳氏法表面締合冰似的布濾架傳送控制電鍵幹擾第二産程多室加熱爐慣性聲抗過賬分錄表蒿素核消耗加厚膠印肌醇1,4,5-三磷酸棘孔機能性Ж荊芥抗吞噬的可以判處的蠟樣芽胞杆菌木質素塑膠尿性消化不良胚外體腔平接壓焊夾具普-達二氏綜合征閃光信號讪笑頭拉線外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