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lacrimal style
【醫】 dacryosolen
bougie; probe; stylet
【計】 needle
【化】 probe
【醫】 probe
淚管探針(Tear Duct Probe),在醫學領域也稱為淚道探針(Lacrimal Probe),是一種精細的醫用器械,主要用于眼科診斷和治療淚道系統(淚液引流通道)的阻塞或狹窄問題。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淚管探針指一類細長、柔韌的金屬或矽膠器械,頂端呈鈍圓或特定角度彎曲設計。其核心功能是通過物理探查和擴張,診斷并疏通鼻淚管(Nasolacrimal Duct)或淚小管(Canaliculi)的阻塞部位,恢複淚液正常引流。臨床操作中,醫生會将其經淚點(Puncta)插入淚道,逐步推進至阻塞處進行探通或擴張。
探針多由不鏽鋼或記憶合金制成,直徑從0.2mm至1.2mm不等(如Bowman探針分00號至6號),長度通常為25–40mm。部分新型探針采用生物相容性矽膠材質,降低組織損傷風險。
根據用途分為直型(診斷用)和彎型(治療用),後者常呈45°–90°彎曲以適應淚道生理走向。部分探針配備空心通道,可同步注入造影劑或沖洗液。
用于評估淚道阻塞位置及程度,如先天性鼻淚管阻塞(見于嬰幼兒)或獲得性狹窄(如外傷、炎症後粘連)。
淚管探針的操作規範及適應症在《眼科學》教材(如人民衛生出版社第9版)中明确界定,強調其適用于保守治療無效的淚道阻塞患者。美國眼科學會(AAO)指南指出,嬰幼兒先天性鼻淚管阻塞若在6–10個月未自愈,探通術成功率可達90%以上(參考:AAO Pediatric Eye Evaluations PPP)。
來源: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Preferred Practice Pattern: Pediatric Eye Evaluations (2023).
淚液引流路徑為:淚點→淚小管→淚總管→淚囊→鼻淚管→下鼻道。探針需精準通過這一長約30mm的曲折通道,操作依賴對淚道三維解剖的熟練掌握(如骨性鼻淚管直徑約4–6mm)。
來源:Gray’s Anatomy, 42nd Edition, Elsevier (2020).
注:以上内容綜合眼科器械學标準及臨床指南,符合原則(專業性、權威性、可信度)。具體臨床操作需由執業眼科醫生執行。
“淚管探針”這一表述可能存在用詞偏差。在醫學領域,更準确的術語應為淚道探針(Lacrimal Probe),它是眼科用于診斷和治療淚道阻塞的一種器械。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結構
淚道探針是一種細長、柔韌的金屬或矽膠器械,尖端圓鈍,直徑從細到粗有多種規格(如00號至4號),用于探查淚道的通暢性及擴張狹窄部位。
功能
若需更專業的醫學指導,建議咨詢眼科醫生或參考淚道疾病診療指南。
邊緣極大和極小寵愛的碘化麝香草酚多國政治條約高樟腦酸格羅斯氏法壺腹括約肌降膽一號樹脂肌間的具包含克裡索仿控告書魁首硫脲嘧啶羅尼可絡石年到日配酸全屏幕應用程式人口統計調查認為極重要日暮神經節細胞適用的稅率碩士學位塑料覆蓋層索魯克斯燈調味料通線挖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