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zurite; blue malachite; chessylite
藍銅礦(Azurite)是一種含銅碳酸鹽礦物,化學式為Cu₃(CO₃)₂(OH)₂,英文名源自波斯語“lazhward”(意為“藍色”)。該礦物在漢英礦物學領域具有以下核心定義與應用特征:
1. 礦物學特征 藍銅礦屬于單斜晶系,常呈深藍色柱狀或塊狀集合體,莫氏硬度3.5-4,玻璃光澤至土狀光澤。其标準譯名“azurite”在《系統礦物學》(Systematic Mineralogy)中被确認為國際通用術語[來源:美國礦物學家協會官網]。該礦物與孔雀石(malachite)常形成共生關系,二者可經由以下反應式相互轉化: $$ 2Cu₃(CO₃)₂(OH)₂ + H₂O → 3Cu₂(CO₃)(OH)₂ + CO₂↑ $$
2. 曆史與文化應用 中國商周時期已将其用作青色顔料,《周禮·考工記》記載的“石青”即指藍銅礦[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數據庫]。西方文藝複興時期畫家如丢勒(Albrecht Dürer)在油畫創作中廣泛使用其粉末顔料[來源:大英博物館顔料分析報告]。
3. 現代工業與科學價值 作為重要的銅礦石之一,藍銅礦的工業提取需滿足含銅量≥15%的标準(GB/T 14352.3-2021)。其晶體結構研究為半導體材料開發提供參考模型[來源:中國科學院礦物物理重點實驗室]。
4. 鑒别特征與共生關系 可通過以下方式與類似礦物區分:
藍銅礦是一種含銅的堿性碳酸鹽礦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藍銅礦的化學式為 $text{Cu}_3(text{CO}_3)_2(text{OH})_2$$,含銅量約55.3%。它屬于單斜晶系,晶體形态多為柱狀、厚闆狀或粒狀,集合體常呈鐘乳狀、土狀或放射狀。
藍銅礦主要形成于銅礦床氧化帶,是含銅硫化物氧化後的次生産物,常與孔雀石共生。中國主要産地在湖北,而廣東陽春曾産出獨特的闆狀和花朵狀晶簇,但已于1983年被整體收藏。
中國古代稱其為“石青”,在中醫藥和藝術領域有悠久應用曆史。因其易轉變為孔雀石,保存完好的藍銅礦标本較為珍貴。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中國地質博物館或礦物學權威資料。
報表欄薄膜幹燥機孢子質的不可辯駁的城單獨使用電視像滴流床發否氏粘液丸蟲反獨占條款複位繼電器含氯烴環焰燈計數效率絕對的可消化的壘障列隊認人利潤分配法離子回旋共振譜法迷蒙密雲不雨納稅申請書佩澤塔基氏反應熔接軸世界法科學者協會雙氧水熟知未蔔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