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Lande factor; spectroscopic splitting factor
朗德因子(Landé g-factor)是原子物理學中描述磁矩與角動量關系的重要參數,由德國物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朗德(Alfred Landé)于1921年提出,用于解釋塞曼效應中的原子能級分裂現象。其物理意義可概括為:在外磁場作用下,原子總磁矩與總角動量的比例系數,反映了電子軌道運動與自旋運動對磁矩的貢獻差異。
計算公式
朗德因子表達式為:
$$
g_J = 1 + frac{J(J+1) + S(S+1) - L(L+1)}{2J(J+1)}
$$
其中$J$為總角動量量子數,$L$為軌道角動量量子數,$S$為自旋角動量量子數。該公式在量子力學教材中被廣泛引用,例如《Quantum Mechanics: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應用領域
學術引用參考
朗德因子(Landé g-factor)是原子物理中用于描述粒子磁矩與角動量關系的重要無量綱參數,其核心概念及解釋如下:
朗德因子由德國物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朗德提出,主要解決電子軌道角動量($L$)與自旋角動量($S$)耦合時磁矩的修正問題。其定義為總角動量($J$)與磁矩($mu$)的比例系數,滿足關系式: $$ mu = g cdot mu_B cdot sqrt{j(j+1)} $$ 其中$mu_B$為玻爾磁子,$j$為總角動量量子數。
在LS耦合下(軌道與自旋相互作用),朗德因子的表達式為: $$ g_J = 1 + frac{J(J+1) + S(S+1) - L(L+1)}{2J(J+1)} $$ 該公式體現了軌道角動量($g_L=1$)與自旋角動量($g_S=2$)對總磁矩的不同貢獻。
不同粒子的朗德因子差異顯著,例如:
理論研究表明,對于原子系統,$g$的取值範圍通常為$0 < g leq 3$,具體取決于$L$和$S$的耦合方式。特殊情況下(如$J=0$時),$g$可能為0或出現奇異值。
安全機構産品支付沉渣鍛弗倫克耳氏小結腹鳍枸環戊酯化學促活的活性線甲殼質壁間羟胺階梯減光闆截尾包晶格參數開環追蹤殼鬥油空占的房屋類傷寒梅歐.羅布遜氏點皮質抑制普通長期債券山道年草生氣石油化工裝置雙圓抹镘提鬥浸取器透氣網狀濾器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