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Russian wormseed; wormseed
【化】 santonin
【醫】 santonin
grass; herbage; mushroom; wort
【醫】 grass; herb; herba; wort; yerba
山道年草(shān dào nián cǎo)是菊科蒿屬植物蛔蒿(Artemisia cina)的俗稱,其花蕾所含的山道年(santonin)曾是一種重要的驅蛔蟲藥物。以下是基于植物學、藥理學及曆史應用的詳細解釋:
山道年草為多年生亞灌木,高約60厘米,全株密被灰白色絨毛。葉片羽狀深裂呈絲狀,頭狀花序卵形,密集排列成圓錐狀。主要分布于中亞地區,如哈薩克斯坦、伊朗等地,中國曾于20世紀50年代引種栽培。其幹燥未開放的花蕾(俗稱“蛔蒿花”)為藥用部位。
花蕾富含山道年(santonin),是一種萜烯内酯類化合物。該成分對蛔蟲神經節有麻痹作用,曾廣泛用于驅除腸道蛔蟲。山道年需經提純後制成藥劑,口服後通過抑制蟲體代謝緻其排出體外。因副作用(如視物黃化、癫痫樣反應)及現代高效低毒驅蟲藥的出現,現已基本淘汰。
“山道年”為音譯名,源自拉丁語學名santoninum,而santoninum又源于其産地地名Santonorum(古羅馬時期中亞地區名)。中文“草”字點明其植物屬性,故“山道年草”即指“含山道年的藥用草”。
19世紀至20世紀中期,山道年草是全球主要驅蛔蟲藥來源。中國于1950年代在遼甯、山東等地引種栽培以解決藥物依賴問題,後因合成藥物普及,1980年代停止種植。現《中國藥典》已删除山道年條目,但其在傳統藥物史上具重要地位。
同屬近緣種如西北蛔蒿(Artemisia maritima)、濱海蛔蒿(A. gallica)亦含山道年,但含量較低。需注意與艾草(A. argyi)等常見蒿屬植物區分,後者無驅蟲成分。
參考資料
“山道年草”指一種菊科植物,其花蕾可提取藥物成分山道年(santonin),主要用于驅除蛔蟲。以下是綜合解釋:
植物來源
山道年草屬于菊科植物,常見種類包括蛔蒿、茼蒿等。其幹燥花蕾中含有有效成分山道年。
藥用功能
提取的山道年曾廣泛用于驅腸蟲藥物(如驅蛔糖漿、藥片),對蛔蟲有特效。但因毒性較大,現代已逐漸被替代藥物取代。
其他名稱
英文名稱為wormseed(指植物)或santonin(指提取物),中文也譯作“山道甯”“散特甯”等。
注意事項
由于副作用風險,目前臨床使用較少,需遵醫囑。
編輯費用叢赤殼素單用戶設施第七因子多組的非和閘弗勒德氏試驗附着高斯氏征給水加熱器關系者寡肽矽化作用膠态金屬遼山楂氯咪吩嗪哪怕内部決策歐蘭公式飄逸氣動控制球的區域存儲變換社會法學家石蠟液劑十碳異羟肟酸酸的索耳代尼氏試劑微處理機卡魏因加滕氏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