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棒狀杆菌英文解釋翻譯、潰瘍棒狀杆菌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Corynebacterium ulcerogenes
分詞翻譯:
潰瘍的英語翻譯:
abscess; canker; sore; ulcer; ulceration
【醫】 anabrosis; cancrum; canker; exelcosis; helco-; sore; ulcer; ulcera
ulceration; ulcus
棒的英語翻譯:
bar; mallet; stick; wand; good
【化】 bar; rod
狀的英語翻譯:
account; certificate; condition; shape; state; written complaint
【醫】 appearance
杆菌的英語翻譯:
bacili
【醫】 bacilli; bacillo-; bacteria; rod bacteria
專業解析
潰瘍棒狀杆菌(Corynebacterium ulcerans)的漢英詞典釋義與醫學解析
一、術語定義與漢英對照
- 中文全稱:潰瘍棒狀杆菌
- 英文全稱:Corynebacterium ulcerans
- 詞源解析:
- “棒狀”(Coryne-):源自希臘語“korynē”(棍棒),描述細菌形态呈短棒狀或杵狀。
- “潰瘍”(ulcerans):拉丁語“ulcus”(潰瘍)的派生詞,指該菌可引發皮膚或黏膜潰瘍性病變。
二、生物學特性與緻病機制
-
分類與形态
- 屬:棒狀杆菌屬(Corynebacterium),革蘭氏陽性杆菌,無芽孢、無鞭毛。
- 培養特征:需氧或兼性厭氧,在血瓊脂平闆上形成灰白色菌落,部分菌株産生β-溶血環 。
-
緻病性
- 毒素産生:攜帶溶源性β-噬菌體基因,分泌白喉樣毒素(diphtheria-like toxin),可抑制宿主細胞蛋白質合成 。
- 感染類型:
- 呼吸道感染:類似白喉的假膜性咽炎。
- 皮膚潰瘍:常見于接觸感染動物的傷口。
- 人畜共患:主要通過接觸病畜(如奶牛、寵物)傳播 。
三、臨床與流行病學意義
- 疾病關聯:
- 人類感染:可緻咽炎、皮膚潰瘍,重症者并發心肌炎或神經麻痹 。
- 動物宿主:奶牛乳腺炎、犬貓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之一 。
- 診斷與治療:
- 實驗室鑒定:需通過生化試驗(如尿素酶陽性)及毒素基因檢測(tox基因PCR)與白喉杆菌區分 。
- 抗生素治療:首選青黴素或大環内酯類,重症者需聯合抗毒素 。
四、權威參考資料
- 微生物學分類:
- 來源:《伯傑氏系統細菌學手冊》(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s),第2卷 。
- 臨床指南:
- 來源:世界衛生組織(WHO)《白喉類疾病管理指南》 。
- 流行病學研究:
- 來源:美國疾控中心(CDC)人畜共患病監測報告 。
注:以上内容綜合微生物學、臨床醫學及公共衛生權威資料,确保術語準确性及醫學依據可靠性。
網絡擴展解釋
潰瘍棒狀杆菌(Corynebacterium ulcerans)是棒狀杆菌屬中的一種條件緻病菌,屬于類白喉杆菌。以下從多個角度對其特點進行解釋:
1.生物學特性
- 形态與染色:革蘭氏陽性杆菌,菌體細長微彎,一端或兩端膨大呈棒狀,可見異染顆粒(染色較深的顆粒狀結構)。
- 培養特性:需氧或兼性厭氧,可在含亞碲酸鉀的培養基上形成黑色菌落,但不同菌株的代謝能力有差異。
2.緻病性
- 感染類型:通常寄生于人體皮膚、黏膜等部位,為條件緻病菌。當宿主免疫力低下時,可能引起局部潰瘍性病變,如類似白喉的潰瘍性咽炎、皮膚感染或胃腸道感染。
- 緻病機制:部分菌株可産生外毒素,機制與白喉毒素類似,但毒力較弱。
3.與其他棒狀杆菌的對比
- 白喉棒狀杆菌:緻病性強,引發白喉,但已罕見;而潰瘍棒狀杆菌感染症狀較輕,多局限于局部。
- 其他類白喉杆菌:如假白喉杆菌、痤瘡棒狀杆菌等,多無緻病性或僅引起輕微感染(如痤瘡、結膜炎)。
4.治療與預防
- 抗生素治療:常用羅紅黴素等大環内酯類抗生素,但需根據藥敏試驗選擇藥物。
- 預防措施:保持皮膚和黏膜衛生,避免接觸感染源,尤其對免疫缺陷者需加強防護。
補充說明
潰瘍棒狀杆菌的詳細研究資料相對較少,臨床病例多通過實驗室培養和分子檢測确診。更多菌株特性可參考專業微生物學資料。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鞍壞疽按十歸檔草棉單位晶格彈性記憶碘定量電鍵管動量流密度動物化學的二級反應蓋-呂薩克定律幹涉條紋工作液體構型的排布海外收入活動程式呼吸暫停甲酚磺酸接種後脊髓炎濟默林氏型巨核連分式逼近硫氨基區域十進至二進變換手藝工痙攣售主同質二像投入猥亵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