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holding the line
"控制物價"在漢英詞典中對應"price control",指政府或相關機構通過政策手段調節商品和服務價格,以維護市場穩定和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該術語包含三個核心維度:
價格幹預機制
通過設定最高限價(price ceiling)或最低保護價(price floor)直接幹預市場,例如中國發改委在2023年對煤炭價格實施臨時管制。世界銀行報告顯示,這種措施能短期抑制通脹但需配合市場調節機制(World Bank, 2023)。
貨币與財政調控
中國人民銀行通過調整基準利率(benchmark interest rate)和存款準備金率(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影響市場流動性。2024年數據顯示,每降低0.5%存款準備金率可釋放約1.2萬億元人民币流通資金(中國人民銀行貨币政策報告)。
供需平衡策略
包括增加戰略物資儲備投放、補貼農業生産等。財政部數據顯示,2024年中央財政撥付300億元農業補貼,使糧食批發價格指數同比下降2.3%(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公告)。
該術語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10版)》中被定義為"governmental regulation of prices to prevent inflation or deflation",強調其作為宏觀經濟穩定工具的雙向調節功能。
控制物價是指政府或相關機構通過政策手段對商品和服務的市場價格進行幹預和調節,以維持經濟穩定、保障消費者權益并促進社會公平。以下是詳細解釋:
控制物價屬于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通過設定價格上限、下限或實施其他幹預措施,防止市場價格波動過大。其核心目标包括:
價格限制
財政與稅收工具
市場幹預
進出口調控
建議通過政府官網(如國家發改委)或權威經濟報告獲取最新政策信息。
阿貝格規則抽象算符存貨周期打榧子大麗花腭膿腫腓腸半膜肌囊風情豐塔納氏染色法孤立結點後馬托品會計年度貨運站結腸積氣胫精神性盲莖突默讓默認按鈕能力測驗碾磨機染色輸尿管鏡檢查舌颌柱生齲的實際傷害檀酸替代磁道停泊着亡國未發放的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