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義英文解釋翻譯、微言大義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sublime words with deep meaning
分詞翻譯:
微的英語翻譯:
decline; profound; tiny
【計】 mic-; micro-
【醫】 micr-; micro-; mikro-; mu
言的英語翻譯:
character; say; speech; talk; word
大的英語翻譯:
big; great; large
【醫】 macro-; magnum; makro-; megalo-
義的英語翻譯:
adopted; artificial; justice; meaning; relationship; righteousness
專業解析
微言大義(wēi yán dà yì)是漢語成語,指用精微簡練的語言闡述深刻宏大的道理。其核心在于“言簡意深”,常見于經典文獻的解讀與哲學思想表達。以下是漢英詞典角度的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英譯
-
微言(wēi yán)
- 字義:精煉而含蓄的言辭。
- 英譯:Subtle words; concise expressions.
- 例:儒家經典常以“微言”傳遞深意(如《論語》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大義(dà yì)
- 字義:根本的道理或宏大的主旨。
- 英譯:Profound meaning; essential principles.
- 例:孟子通過對話闡釋“仁政”之大義。
-
整體英譯:
- 直譯:Subtle words with profound meaning.
- 意譯:Concise language conveying deep wisdom.
- 權威參考:《中華漢英大詞典》(上卷) 将其譯為:"To express profound truths with pithy words."
二、文化内涵與經典用例
-
儒家經典中的應用:
- 《春秋》以“一字褒貶”著稱,孔子借簡練筆法暗含對曆史事件的道德評判,是為“微言大義”的典範。
- 例:“鄭伯克段于鄢”六字,隱含對鄭莊公失教的批判(《左傳》注解)。
-
哲學與文學擴展:
- 道家《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以簡約語言揭示形而上學真理。
- 宋代朱熹注《四書》,強調從精微字句發掘聖賢本意。
三、現代應用與英譯場景
-
學術翻譯:
- 典籍翻譯需兼顧“微言”的簡潔性與“大義”的準确性。
- 例:《論語》英譯本中,“君子和而不同”譯為:"The noble person harmonizes without being uniform"(Roger T. Ames譯本),保留原句的凝練與包容思想。
-
跨文化溝通:
- 中文成語、諺語(如“滴水穿石”)的英譯需捕捉其隱喻大義。
四、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定義“微言大義”為“精微之言,深遠之義”。
- 《中華漢英大詞典》(陸谷孫主編):提供标準英譯及用例。
- 劉殿爵《論語》英譯本(Penguin Classics):示範經典文本的“微言大義”轉換策略。
結語
“微言大義”是中國語言哲學的獨特表達,要求讀者/譯者穿透文字表層,洞察深層思想。其在漢英轉換中的核心挑戰,在于平衡語言的精簡性與哲理的完整性。
網絡擴展解釋
“微言大義”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ēi yán dà y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内容解釋:
1.基本含義
指通過精微簡短的言辭表達深刻的道理或重大意義。其中:
- 微言:精當含蓄、含義深遠的話語;
- 大義:原指儒家經典的核心思想,後泛指深刻的道理或原則。
2.出處與背景
成語源自漢代文獻:
- 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書》提到“夫子殁而微言絕,七十子卒而大義乖”;
- 《漢書·藝文志》也有類似記載,強調孔子及其弟子對經典要義的傳承。
這一概念與“春秋筆法”密切相關,即通過含蓄的語言暗含褒貶,多見于《春秋》等經典。
3.深層意義
- 強調語言的力量:即使簡短的話語,也能承載深遠的思想;
- 常用于形容經典或哲理的表達方式,如儒家典籍中隱含的倫理與政治主張。
4.使用場景
- 文學與學術:分析經典著作時,指代隱含的深刻思想;
- 日常表達:稱贊他人言辭簡潔而富有深意;
- 曆史與哲學讨論:探讨古代文獻的解讀方法。
5.示例
如清代學者通過“微言大義”闡釋《春秋》,實則是借經典表達自身的曆史觀。
以上内容綜合了權威詞典釋義及曆史文獻背景,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用例,可參考《漢書》或儒家經典相關研究。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愛童癖拔鍵銷編碼網絡處方标記垂直掃描春耕方案摘要反應溝分組報文引導地址更正報導行兇者黑面水平加工闆厚肩峰支精神有些失常的緊密性基頻發訊開圈式繞組枯茗酸零股證書流壓器面部狼瘡钼铋礦蘋果酸清理價值三磷酸吡啶核甙酸三硫化二铊四氫安定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