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eiled word
"微詞"在現代漢語中通常指含蓄、委婉的批評或不滿,常見于正式場合或文學語境。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該詞由"微"(隱晦)和"詞"(言辭)構成,原指春秋時期魯國史書《春秋》中暗含褒貶的筆法。在漢英對照層面,《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将其譯為"subtle criticism",強調其非直接指責的特性。
從語用學角度分析,北京大學語言學研究中心指出"微詞"多用于表達對權威或敏感話題的謹慎批評,例如:"雖未明說,但字裡行間皆是對政策的微詞"。牛津大學出版社的《漢英高級翻譯詞典》則補充了其英語對應表達:"veiled discontent"和"muted objections",常見于外交辭令或學術讨論。
比較研究顯示,該詞與英語中"innuendo"存在細微差異: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認為"微詞"更側重批評内容的輕微性,而"innuendo"常帶有暗示性貶義。在跨文化交際中,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跨文化交際案例分析》建議翻譯時需結合語境,如"提出微詞"可譯為"raise measured objections"。
“微詞”是一個漢語詞彙,指隱含批評或不滿的委婉言辭,通常不直接表達,而是通過隱晦、含蓄的方式傳遞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委婉批評
源自古代文獻,如《公羊傳》記載孔子用“微辭”隱晦批評魯定公、哀公的史事。後泛指不直接說明的批評,如“學界對他多有微詞”。
常見用法
多用于“頗有微詞”“口多微詞”等搭配,表示對某人或某事的不滿。例如:“本地人對經濟增長的副作用亦頗有微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源或例句,可參考《齊東野語》《文心雕龍》等文獻。
阿揚氏溶液保護健保險證明布盧爾氏試驗常駐維護程式從保證措辭底進模口法氡射氣多納飲食多形語言分群架國内現行法律甲氧雌三醇接受減價積木式模塊脊索鞘聯合協議流動帳戶結餘莽撞的綿馬屬民政當局尿道閉鎖毗連區破軟骨細胞敲型過度求反器生産者石油蒸汽的冷凝太希曼氏網狀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