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差接收英文解釋翻譯、外差接收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電】 heterodyne reception
分詞翻譯:
外差的英語翻譯:
【電】 heterodyne; heterodyning
接收的英語翻譯:
receive; incept; take over; take-over
【計】 R; REC; receive; receiving
【經】 reception; takeover
專業解析
外差接收 (Heterodyne Reception) 是一種廣泛應用于無線電通信、雷達、射電天文等領域的信號接收技術。其核心思想是将接收到的高頻信號通過與本機振蕩器(Local Oscillator, LO)産生的信號進行混頻(變頻),轉換成一個固定的、較低的中頻(Intermediate Frequency, IF)信號,再對該中頻信號進行放大、濾波和解調處理。
一、 核心概念與工作原理
-
混頻 (Mixing/Frequency Conversion):
- 接收到的射頻(Radio Frequency, RF)信號(頻率為 (f{RF}))與本機振蕩器産生的信號(頻率為 (f{LO}))同時輸入一個非線性器件(混頻器)。
- 混頻器會産生這兩個信號的和頻((f{RF} + f{LO}))與差頻((|f{RF} - f{LO}|))分量,以及其他組合頻率分量。
- 外差接收主要利用的是差頻分量,即中頻信號 (f{IF} = |f{RF} - f_{LO}|)。
-
中頻選擇與放大:
- 混頻器輸出的信號經過一個中心頻率為 (f_{IF}) 的帶通濾波器(中頻濾波器)。這個濾波器濾除不需要的和頻分量、本振洩漏、鏡像頻率幹擾以及其他雜散信號,隻讓差頻(中頻)信號通過。
- 由于中頻頻率 (f_{IF}) 是固定的且遠低于原始射頻頻率,可以設計出性能優異(高增益、高選擇性、窄帶寬)的中頻放大器對信號進行穩定的放大。這是外差接收獲得高靈敏度和高選擇性的關鍵。
-
解調 (Demodulation):
- 放大後的中頻信號被送入解調器(如檢波器、鑒頻器、鑒相器等),根據調制方式(AM, FM, PM, 數字調制等)恢複出原始的基帶信息(如音頻、數據等)。
二、 關鍵優勢
- 高靈敏度:中頻放大器可以在固定的、較低的頻率上實現高增益和低噪聲放大,有效放大微弱信號。
- 高選擇性:固定頻率的中頻濾波器可以做得非常窄帶和陡峭(如晶體濾波器、聲表面波濾波器),有效抑制鄰道幹擾,提高接收機的選擇性。
- 穩定性與一緻性:接收機的主要增益和選擇性由固定的中頻級提供,性能穩定且易于設計和生産。
- 靈活性:通過調節本振頻率 (f{LO}),可以接收不同頻率的射頻信號 (f{RF})(需滿足 (f{RF} = f{LO} pm f_{IF})),而中頻處理電路保持不變。這使得接收機易于調諧到不同頻道。
三、 核心術語漢英對照
- 外差接收 (Heterodyne Reception):核心術語,指利用差頻原理的接收方式。
- 本機振蕩器 (Local Oscillator, LO):産生用于混頻的高頻正弦波信號的部件。
- 混頻器 (Mixer):實現兩個信號相乘(産生和頻與差頻)的非線性器件。
- 中頻 (Intermediate Frequency, IF):混頻後産生的固定頻率信號,是後續處理的核心。
- 射頻 (Radio Frequency, RF):天線接收到的原始高頻信號。
- 中頻放大器 (IF Amplifier):對中頻信號進行放大的電路。
- 中頻濾波器 (IF Filter):濾除雜散信號,選擇出中頻信號的帶通濾波器。
- 鏡像頻率 (Image Frequency):一個潛在的幹擾頻率 (f{image} = f{LO} pm 2f{IF})(具體符號取決于變頻方式),它混頻後也會落在中頻 (f{IF}) 上,需要通過射頻前端濾波器抑制。
- 超外差接收 (Superheterodyne Reception):這是外差接收最常見、最成功的實現形式,特指中頻頻率低于接收信號頻率的外差接收機。現代絕大多數高性能接收機都是超外差結構。有時“外差接收”也泛指包含超外差在内的此類技術。
四、 應用場景
外差(超外差)接收技術是現代電子系統中的基石,應用于:
- 廣播接收機(AM/FM收音機、電視)
- 無線通信設備(手機、對講機、Wi-Fi路由器、藍牙設備)
- 雷達系統
- 衛星通信接收機
- 射電望遠鏡
- 頻譜分析儀
- 各種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
五、 技術演進
雖然基本的外差原理保持不變,但現代接收機采用了更先進的技術:
- 二次變頻 (Double Conversion):使用兩個中頻(通常先高後低)以更好地抑制鏡像幹擾和提高選擇性。
- 直接數字下變頻 (Direct Digital Downconversion, DDDC):利用高速ADC和數字信號處理(DSP)直接在數字域完成變頻和解調,靈活性極高,是軟件定義無線電(SDR)的基礎。
- 鏡像抑制混頻器 (Image-Reject Mixer):如Hartley架構或Weaver架構,利用相位抵消原理在混頻階段抑制鏡像頻率幹擾。
權威參考來源:
- Proakis, J. G., & Salehi, M. Digital Communications. McGraw-Hill. (經典通信教材,涵蓋接收機原理)
- Pozar, D. M. Microwave Engineering. Wiley. (深入講解微波元件,包括混頻器、濾波器設計)
- Carr, J. J. Practical Radio Frequency Test and Measurement: A Technician's Handbook. Newnes. (實用角度介紹接收機測試,包含外差原理)
- Razavi, B. RF Microelectronics. Prentice Hall. (集成電路角度分析接收機架構,包括現代混頻器設計)
網絡擴展解釋
外差接收是一種信號處理技術,主要用于相幹光通信系統和無線電接收領域。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外差接收通過混合兩個不同頻率的信號(如信號光與本振光、或射頻信號與本地振蕩信號),産生一個固定差頻的中頻信號。這種中頻信號更易于放大、濾波和解調,從而提高系統的靈敏度和選擇性。
2.核心原理
- 信號混合:将接收的高頻信號(如光信號或射頻信號)與本地振蕩器産生的信號混合,利用兩者的頻率差生成中頻信號。
- 差頻處理:例如在光通信中,若信號光頻率為$fs$,本振光頻率為$f{LO}$,則中頻$f_{IF}=|fs-f{LO}|$。這一過程可通過數學公式表示為:
$$
cos(2pi fs t) cdot cos(2pi f{LO} t) = frac{1}{2}[cos(2pi (fs+f{LO})t) + cos(2pi (fs-f{LO})t)]
$$
通過濾波器提取差頻信號進行後續處理。
3.應用場景
- 光纖通信:用于相幹光通信系統,通過中頻信號解調基帶信息,提升抗幹擾能力和傳輸距離。
- 無線電接收:早期應用于無線電設備(如收音機),通過外差技術簡化高頻信號的處理難度。
4.優缺點
- 優點:中頻信號穩定性高,易于放大和解調;系統複雜度較低。
- 缺點:存在鏡像頻率幹擾問題(即某些幹擾信號可能産生相同的中頻),且靈敏度受限于本地振蕩器的穩定性。
5.與超外差技術的區别
- 外差接收:直接通過一次混頻得到中頻,依賴前端調諧濾波,抗幹擾能力較弱。
- 超外差接收:增加預選器和多次變頻,顯著抑制鏡像幹擾,廣泛應用于現代通信設備(如收音機、雷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細節,可參考搜狗百科、科易網等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鋇硝石編隊閉嘴不可耐濃度測礦器城鎮成組分類碼叢的大富豪大麥冬點青黴對沖骨折對合開放砂心盒二氯偶氮脒腹壁膀胱陷凹感動購買分錄簿劍突摩擦音禁用代碼六氫番茄紅素陸卡斯理論倫巴率脈絡球蹒跚學步片光栅杞人憂天者人工字産生器生殖細胞嵴套鉛機同電子排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