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差接收英文解释翻译、外差接收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电】 heterodyne reception
分词翻译:
外差的英语翻译:
【电】 heterodyne; heterodyning
接收的英语翻译:
receive; incept; take over; take-over
【计】 R; REC; receive; receiving
【经】 reception; takeover
专业解析
外差接收 (Heterodyne Reception)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雷达、射电天文等领域的信号接收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将接收到的高频信号通过与本机振荡器(Local Oscillator, LO)产生的信号进行混频(变频),转换成一个固定的、较低的中频(Intermediate Frequency, IF)信号,再对该中频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解调处理。
一、 核心概念与工作原理
-
混频 (Mixing/Frequency Conversion):
- 接收到的射频(Radio Frequency, RF)信号(频率为 (f{RF}))与本机振荡器产生的信号(频率为 (f{LO}))同时输入一个非线性器件(混频器)。
- 混频器会产生这两个信号的和频((f{RF} + f{LO}))与差频((|f{RF} - f{LO}|))分量,以及其他组合频率分量。
- 外差接收主要利用的是差频分量,即中频信号 (f{IF} = |f{RF} - f_{LO}|)。
-
中频选择与放大:
- 混频器输出的信号经过一个中心频率为 (f_{IF}) 的带通滤波器(中频滤波器)。这个滤波器滤除不需要的和频分量、本振泄漏、镜像频率干扰以及其他杂散信号,只让差频(中频)信号通过。
- 由于中频频率 (f_{IF}) 是固定的且远低于原始射频频率,可以设计出性能优异(高增益、高选择性、窄带宽)的中频放大器对信号进行稳定的放大。这是外差接收获得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关键。
-
解调 (Demodulation):
- 放大后的中频信号被送入解调器(如检波器、鉴频器、鉴相器等),根据调制方式(AM, FM, PM, 数字调制等)恢复出原始的基带信息(如音频、数据等)。
二、 关键优势
- 高灵敏度:中频放大器可以在固定的、较低的频率上实现高增益和低噪声放大,有效放大微弱信号。
- 高选择性:固定频率的中频滤波器可以做得非常窄带和陡峭(如晶体滤波器、声表面波滤波器),有效抑制邻道干扰,提高接收机的选择性。
- 稳定性与一致性:接收机的主要增益和选择性由固定的中频级提供,性能稳定且易于设计和生产。
- 灵活性:通过调节本振频率 (f{LO}),可以接收不同频率的射频信号 (f{RF})(需满足 (f{RF} = f{LO} pm f_{IF})),而中频处理电路保持不变。这使得接收机易于调谐到不同频道。
三、 核心术语汉英对照
- 外差接收 (Heterodyne Reception):核心术语,指利用差频原理的接收方式。
- 本机振荡器 (Local Oscillator, LO):产生用于混频的高频正弦波信号的部件。
- 混频器 (Mixer):实现两个信号相乘(产生和频与差频)的非线性器件。
- 中频 (Intermediate Frequency, IF):混频后产生的固定频率信号,是后续处理的核心。
- 射频 (Radio Frequency, RF):天线接收到的原始高频信号。
- 中频放大器 (IF Amplifier):对中频信号进行放大的电路。
- 中频滤波器 (IF Filter):滤除杂散信号,选择出中频信号的带通滤波器。
- 镜像频率 (Image Frequency):一个潜在的干扰频率 (f{image} = f{LO} pm 2f{IF})(具体符号取决于变频方式),它混频后也会落在中频 (f{IF}) 上,需要通过射频前端滤波器抑制。
- 超外差接收 (Superheterodyne Reception):这是外差接收最常见、最成功的实现形式,特指中频频率低于接收信号频率的外差接收机。现代绝大多数高性能接收机都是超外差结构。有时“外差接收”也泛指包含超外差在内的此类技术。
四、 应用场景
外差(超外差)接收技术是现代电子系统中的基石,应用于:
- 广播接收机(AM/FM收音机、电视)
- 无线通信设备(手机、对讲机、Wi-Fi路由器、蓝牙设备)
- 雷达系统
- 卫星通信接收机
- 射电望远镜
- 频谱分析仪
- 各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
五、 技术演进
虽然基本的外差原理保持不变,但现代接收机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
- 二次变频 (Double Conversion):使用两个中频(通常先高后低)以更好地抑制镜像干扰和提高选择性。
- 直接数字下变频 (Direct Digital Downconversion, DDDC):利用高速ADC和数字信号处理(DSP)直接在数字域完成变频和解调,灵活性极高,是软件定义无线电(SDR)的基础。
- 镜像抑制混频器 (Image-Reject Mixer):如Hartley架构或Weaver架构,利用相位抵消原理在混频阶段抑制镜像频率干扰。
权威参考来源:
- Proakis, J. G., & Salehi, M. Digital Communications. McGraw-Hill. (经典通信教材,涵盖接收机原理)
- Pozar, D. M. Microwave Engineering. Wiley. (深入讲解微波元件,包括混频器、滤波器设计)
- Carr, J. J. Practical Radio Frequency Test and Measurement: A Technician's Handbook. Newnes. (实用角度介绍接收机测试,包含外差原理)
- Razavi, B. RF Microelectronics. Prentice Hall. (集成电路角度分析接收机架构,包括现代混频器设计)
网络扩展解释
外差接收是一种信号处理技术,主要用于相干光通信系统和无线电接收领域。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外差接收通过混合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如信号光与本振光、或射频信号与本地振荡信号),产生一个固定差频的中频信号。这种中频信号更易于放大、滤波和解调,从而提高系统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2.核心原理
- 信号混合:将接收的高频信号(如光信号或射频信号)与本地振荡器产生的信号混合,利用两者的频率差生成中频信号。
- 差频处理:例如在光通信中,若信号光频率为$fs$,本振光频率为$f{LO}$,则中频$f_{IF}=|fs-f{LO}|$。这一过程可通过数学公式表示为:
$$
cos(2pi fs t) cdot cos(2pi f{LO} t) = frac{1}{2}[cos(2pi (fs+f{LO})t) + cos(2pi (fs-f{LO})t)]
$$
通过滤波器提取差频信号进行后续处理。
3.应用场景
- 光纤通信:用于相干光通信系统,通过中频信号解调基带信息,提升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距离。
- 无线电接收:早期应用于无线电设备(如收音机),通过外差技术简化高频信号的处理难度。
4.优缺点
- 优点:中频信号稳定性高,易于放大和解调;系统复杂度较低。
- 缺点:存在镜像频率干扰问题(即某些干扰信号可能产生相同的中频),且灵敏度受限于本地振荡器的稳定性。
5.与超外差技术的区别
- 外差接收:直接通过一次混频得到中频,依赖前端调谐滤波,抗干扰能力较弱。
- 超外差接收:增加预选器和多次变频,显著抑制镜像干扰,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设备(如收音机、雷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技术细节,可参考搜狗百科、科易网等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壁层炎壁上轴承架不良导体不全色盲布氏甜食螨藏红花酸拆箱单抽出器慈善性法律帮助单臂砧风分叶隆凸付还活的触染物假睡浸蚀开立新帐类沉淀素沥青铀矿梨状肌马尔基氏反应慢性脊髓灰质炎米赛斯屈服准则模式空间破案率热处理炉神经性牙痛实际利息在本国准予列支同素环的网状内皮组织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