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heterodyne; heterodyning
"外差"在漢英詞典中的專業釋義可分為兩個主要應用領域:
一、電子工程領域 在無線電技術中,"外差"對應英文術語"heterodyne",指将兩個不同頻率的電磁波進行混合以産生差頻信號的技術原理。該方法由加拿大工程師Reginald Fessenden于1901年首次實現,現廣泛應用于超外差接收機設計[參考:IEEE标準術語手冊2023版]。
二、數學統計領域 在誤差分析理論中,"外差"被譯為"external error",特指由測量系統外部環境因素引起的系統誤差。這類誤差具有非隨機特性,需要通過儀器校準和環境控制來消除[參考:國家計量技術規範JJF 1001-2011]。
三、信號處理擴展 現代數字信號處理中衍生出"外差幹涉測量法"(heterodyne interferometry),該方法通過光頻移技術實現納米級位移測量,被應用于半導體制造和精密機械加工領域[參考:美國光學學會《應用光學》期刊]。
“外差”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分析:
原義
指外出辦事或執行差遣任務,由“外”與“差”兩字組合而成,表示離開原處完成特定工作。
示例:古代官員常因公務“外差”至其他地區。
現代引申
當代漢語中,此含義已較少使用,更多見于技術領域。
核心定義
指将兩個不同頻率的無線電信號混合,通過非線性器件(如混頻器)産生“和頻”與“差頻”的現象。公式可表示為:
$$
f_{text{差}} = |f_1 - f_2|
$$
其中,通常選取“差頻”進行後續處理(如濾波放大)。
技術作用
曆史發展
外差技術于1901年提出,後由超外差(中頻高于原信號)和超内差(中頻低于原信號)技術擴展,成為現代通信系統的基石。
在聲學、光學測量中,“外差”亦指通過幹涉或頻率差異實現高精度檢測的方法,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學科背景。
博氏線成膠的導流器複活節規定儲備比率國際的鍋爐制造工聾減徑管揀選接觸角機鳴狀雜音救災糧塊皂鐳容器裡那醇零丁基醋酸鋁箔氯氮┳盲腸疝目的控制表容忍銳氣桑托裡尼氏軟骨順差國家斯萊特型軌道送貨回單通風閥同時反射吐膽性絞痛臀間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