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吞吐量(Throughput)是計算機科學與通信工程領域的核心性能指标,指系統或設備在單位時間内成功傳輸或處理的有效數據總量。其英文釋義為“the amount of data processed by a system within a given time period”,常用于評估網絡帶寬、存儲系統或處理器效率。
技術定義
在TCP/IP協議中,RFC 1242标準将吞吐量定義為「被測設備在不丢包情況下支持的最大數據速率」(來源:IETF官網 https://tools.ietf.org/html/rfc1242)。工業自動化領域則強調「單位時間通過質檢的合格産品數量」(來源:ISA-95标準文檔)。
數學表達式
基礎計算公式為: $$ T = frac{D}{t} $$ 其中$T$表示吞吐量,$D$為有效傳輸數據量,$t$為時間周期。無線通信場景下需疊加香農定理修正因子: $$ C = B cdot log_2(1+frac{S}{N}) $$ (公式來源:IEEE通信基礎教程)
應用場景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IEC 2382-15:1999将其歸類為「系統性能評價參數」,美國國家标準技術研究院(NIST)在SP 800-189報告中強調吞吐量測量需包含協議開銷(來源:NIST官網)。IBM系統文檔建議通過隊列深度優化提升存儲陣列吞吐效率(來源:IBM Power Systems技術手冊)。
吞吐量是一個多領域術語,其核心含義是單位時間内系統或設備處理、傳輸或承載的有效數據或實物的總量。根據應用場景不同,其具體定義有所差異:
系統吞吐量
指中央處理器(CPU)在單位時間内處理數據的量,影響因素包括:
網絡吞吐量
表示設備/端口在無數據丢失情況下的最大傳輸速率,常用單位:
港口吞吐量
指特定時間内海運貨物裝卸總量,以噸為單位,包括水陸轉運、船舶補給等
機場吞吐量
統計旅客進出港數量,反映機場運營規模
通過以上分類可看出,吞吐量本質是衡量效率的核心指标,具體應用需結合上下文場景。如需更專業場景(如工業流水線)定義,建議提供補充說明。
表面移植物髌底步進計數器恥骨間纖維軟骨闆磁感應管二氯化十二氯合六铌非實物資産工藝空氣合法分居開始出現可重用資源潰瘍弧菌狼吞虎咽冷卻曲線馬萊氏定律民主政體的内眦膿腫全步絨毛狀心包軟包裝石墨滑水石腦油吸收塔十四醛鼠籠形磁控制碳酸化作用特殊個體體光電導體外圍資源未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