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濕敷英文解釋翻譯、濕敷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hydropathic compress

分詞翻譯:

濕的英語翻譯:

damp; humid; wet
【醫】 hygro-

敷的英語翻譯:

apply; be sufficient for; spread
【醫】 apply; compress

專業解析

濕敷(shī fū)是中文醫學術語,指将浸透藥液或無菌溶液的紗布敷于患處,以達到消炎、消腫、鎮痛或促進傷口愈合的物理治療方法。其英文對應術語為"wet compress" 或"moist dressing",常見于漢英醫學詞典與臨床指南中。

一、核心定義與醫學解釋

  1. 基礎概念

    濕敷指用低溫或常溫液體(如生理鹽水、硼酸溶液、中藥煎劑)浸濕敷料後覆蓋皮膚或創面,通過水分蒸發帶走熱量、減少滲出,同時藥物成分可局部起效。英文術語"wet compress" 強調其物理形态(濕潤的壓迫物),而"moist dressing" 側重其作為傷口護理手段的功能性(《英漢雙解醫學詞典》,人民衛生出版社)。

  2. 操作分類

    • 冷濕敷:用4–10℃液體減輕急性炎症(如濕疹急性期),收縮血管、緩解瘙癢(《中華皮膚科雜志》臨床操作規範)。
    • 溫濕敷:用40℃左右液體促進慢性炎症吸收(如疖腫未化膿時),需嚴格無菌操作避免感染(《護理學基礎》,衛生部規劃教材)。

二、臨床應用場景

  1. 皮膚科領域

    用于接觸性皮炎、帶狀疱疹等病症,通過3%硼酸溶液濕敷收斂滲液(《臨床皮膚病學》,趙辨主編),英文文獻統稱為"anti-exudative wet dressing"(抗滲出濕敷料)。

  2. 外科傷口處理

    對化膿性創面采用0.9%氯化鈉溶液濕敷清除膿苔,國際标準術語為"moist wound healing"(濕性傷口愈合),可加速肉芽組織生長(世界衛生組織《傷口護理指南》)。

三、操作注意事項

  1. 敷料選擇

    需使用6–8層無菌紗布,以擰至不滴水為度(《基礎護理學》,李小寒主編),避免過度潮濕引發浸漬。英文操作指南強調"wring out excess fluid"(絞去過量液體)為關鍵步驟(美國傷口造口護理協會标準)。

  2. 禁忌症

    大面積糜爛面慎用濕敷以防吸收中毒,深部感染竈(如蜂窩織炎)需配合系統性抗生素治療(《實用皮膚科學》,王光超著)。

權威來源說明:本文定義參考衛生部審定教材《護理學基礎》、皮膚病學經典著作《臨床皮膚病學》,英文術語依據《英漢醫學大詞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及WHO臨床指南。因部分文獻無公開電子版鍊接,建議通過醫學數據庫(如CNKI、PubMed)檢索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

濕敷是一種通過浸濕材料(如紗布、化妝棉等)敷貼于皮膚表面的護理或治療方法,具有醫療和美容雙重應用場景,具體解釋如下:

一、定義與基本原理

濕敷指将無菌紗布、化妝棉或面膜紙等材料浸透液體(藥液、化妝水或礦泉水等),覆蓋在皮膚特定區域,利用封閉性環境促進成分吸收或發揮治療效果。其原理是通過物理覆蓋軟化角質層,增強滲透性,同時調節皮膚濕度。

二、主要應用場景

  1. 醫療領域

    • 用于處理創傷、燒傷、皮膚炎症等,通過含藥物的濕敷液(如收斂劑、抗菌劑)抑制滲出、控制感染,并加速傷口愈合。
    • 典型操作:用多層紗布浸透藥液後敷于患處,每日更換2-3次,每次10-15分鐘。
  2. 美容護膚領域

    • 即時補水:短時間(3-5分鐘)敷貼可提升角質層含水量,緩解幹燥緊繃。
    • 促進吸收:軟化角質後,後續護膚品滲透效率提高約30%。
    • 急救舒緩:含B5、積雪草等成分的濕敷液可緩解曬後泛紅、敏感。

三、關鍵注意事項

四、與面膜的區别(參考)

對比項 濕敷 面膜
時長 3-5分鐘 15-20分鐘
成分 水性為主,無增稠劑 含油脂/增稠劑
靈活性 可局部使用 多為全臉

數據支持

研究表明,合理濕敷可使表皮水分含量瞬時提升25%-40%,但效果僅持續2-3小時,需及時塗抹保濕産品鎖水。

如需具體濕敷操作步驟或産品推薦,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詳細指南。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半圖厄系統扁桃體石層上層存貨成本計算錯離子促孕的多耳德氏反應副鍋爐高彈性關節水腫汗分泌交流斷路器久卧性麻痹蘭茲伯格爾測分子量器肋胸膜面發育不全内裙全局标號砂模夾渣生存保證申請入股帳戶十字帶書夾樹脂大戟縮址呼叫體積電阻同向流腕管僞空白符為消費而提供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