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arrears
buy or sell on credit
【法】 buy on credit
debt
【法】 arrearage; debt; obligatio
賒債(shē zhài)是一個漢語詞彙,指通過賒欠方式形成的債務關系,即買方先取得商品或服務,承諾在未來約定時間支付款項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中文定義
指買賣交易中,買方暫不支付貨款,而是延期付款形成的欠款債務。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165頁
英文對應詞
來源:《牛津英漢漢英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本義為延期支付,如《說文解字》:"賒,贳也",指信用交易中的延遲結算。
指金錢或實物的借貸關系,《正字通》釋為"負財曰債"。
商業場景
供應商允許采購方賒債進貨,形成應付賬款(Accounts Payable)。
例: "農戶向合作社賒債購買化肥,秋收後結算。"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經濟史研究》2021年第3期
法律性質
根據《民法典》第667條,賒債屬于合同之債,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在約定期限履行支付義務。
詞典釋義
"賒債:以賒欠方式所負的債務。"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9卷第287頁
財務術語對照
國際會計準則(IAS 32)将賒債歸類為"金融負債"(Financial Liability),需在資産負債表中确認。
來源: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國際財務報告準則》
傳統中國商業中的"賒賬文化"(如明清商幫的"賒銷制"),體現了信用體系在商業活動中的核心作用。曆史文獻《晉商史料研究》記載,清代票號通過賒債機制推動跨區域貿易。
關于“賒債”一詞,經查證可能存在表述誤差。當前可檢索的規範用語為“賒賬”,而“賒債”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具體說明如下:
賒賬的含義()
可能混淆的詞彙
補充說明
建議在涉及財務或法律文書時,優先使用“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等專業表述以避免歧義。
氨з不分皂白的超小型自動機電流饋接電輸入惰性生物陶瓷分攤比率工鐵氰酸枸橼酸乙胺嗪胍羟苯固定端黃藻紅減少供給看家科克斯氏手術跨越記錄蘿芙木鹼牛飲平均動Ж架溶核的生齲性審訊日期攝象機移動闩鎖觸發器飼料用驅蟲保健劑速度限制碎片性的銅皂衛兵未實現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