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餐英文解釋翻譯、聖餐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bread and wine; Eucharist; the Holy Communion
相關詞條:
1.breadandwine 2.eulogia 3.housel 4.Lord'sSupper 5.Eucharist 6.ordinance 7.BlessedSacrament 8.Nagmaal 9.HolyCommunion 10.theeucharist 11.thesacrament 12.communion
例句:
- 聖餐具放在有鎖的櫥裡。
The plate is kept in a locked cupboard.
- 受聖餐的人接受或賦予權力接受聖餐的人
A person who receives or is entitled to receive Communion.
- 她領了聖餐。
She received the sacrament.
分詞翻譯:
聖的英語翻譯:
emperor; holy; sacred; sage; saint
專業解析
聖餐 (Shèngcān) 在基督教語境中具有核心的禮儀和神學意義,其漢英詞典釋義及詳細解釋如下:
-
核心定義與英文對應:
- 聖餐 指基督教最重要的聖禮(或稱聖事)之一。信徒通過領受經過祝聖的餅和酒(或葡萄汁),紀念耶稣基督在最後的晚餐上設立此禮,并相信藉此領受基督的身體和寶血,獲得屬靈的滋養與恩典。
- 英文對應詞:
Holy Communion
, the Eucharist
, the Lord's Supper
。其中:
Holy Communion
(聖餐禮/聖體共融):強調信徒與基督及信徒間的神聖團契。
the Eucharist
(聖體聖事/感恩祭):源自希臘語 eucharistia (感恩),強調對基督救贖的感恩。
the Lord's Supper
(主的晚餐):直接指向《聖經》記載中耶稣設立此禮的場景(《哥林多前書》11:20)。
-
《聖經》依據與設立:
聖餐的設立直接源于耶稣基督在受難前與門徒共進的“最後的晚餐”。根據《新約聖經》記載(《馬太福音》26:26-28;《馬可福音》14:22-24;《路加福音》22:19-20;《哥林多前書》11:23-26),耶稣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門徒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又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 耶稣吩咐門徒要如此行以紀念他,這成為教會持續舉行聖餐禮的根基。
-
儀式要素與象征:
- 餅: 象征基督的身體在十字架上為信徒舍命。
- 酒(或葡萄汁): 象征基督為救贖人類所流的寶血,代表上帝與人所立的新約。
- 祝聖: 由牧師或神父按特定禮儀經文進行禱告,祈求聖靈降臨,使餅和酒成為基督的聖體和聖血(不同宗派對“成為”的理解有差異,如“實質變化”、“同質說”、“臨在說”或“象征紀念”)。
- 領受: 信徒按教會傳統方式(如到台前跪領、在座位上傳遞等)恭敬地領受餅和酒。
-
神學意義與信徒領受:
- 紀念 (Anamnesis): 核心是紀念基督的受難、死亡與複活,不僅是對曆史事件的回想,更是使救贖的功效臨在當下。
- 獻祭: 天主教和東正教認為聖餐是基督在十字架上一次完成的犧牲在禮儀中的再現(非重複),是信徒參與這救贖性獻祭的方式。新教更強調紀念。
- 共融/團契 (Koinonia): 信徒通過領受同一個餅和杯,與複活的基督聯合,并在基督裡與其他信徒合而為一,成為基督的身體——教會。
- 屬靈滋養: 聖餐被視為“靈魂的食糧”,信徒藉此獲得屬靈的生命力、恩典、赦罪與更新,堅固信心。
- 末世盼望: 聖餐也指向未來基督再臨、在天國與主共享完美筵席的盼望(《馬太福音》26:29)。
-
宗派間的實踐差異:
- 名稱與頻率: 天主教稱“感恩祭”(Eucharist),是彌撒的核心部分,通常每日舉行;東正教稱“神聖禮儀”(Divine Liturgy)中的聖體禮;新教各派(如路德宗、改革宗、聖公會、衛理公會、浸信會等)多稱“聖餐”或“主的晚餐”,舉行頻率從每周到每年數次不等。
- 對臨在的理解: 天主教堅持“變體說”(Transubstantiation),認為餅酒的本質完全變為基督的體血;路德宗主張“同質說”(Consubstantiation),認為基督體血真實臨在于餅酒之中;改革宗強調“屬靈臨在”(Spiritual Presence);部分宗派(如一些浸信會)則主要視為紀念性的象征。
- 領受資格: 天主教和東正教通常要求信徒已受洗、并處于恩典狀态(如無大罪);新教各派規定不一,但普遍要求受洗信徒。
參考來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線上牛津詞典詞條:Eucharist)。 Oxford Reference.
-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 & 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 《基督教詞典》(修訂版)。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天主教線上百科全書。 (聖體聖事條目)。 New Advent Catholic Encyclopedia.
- 路德宗世界聯合會。 (路德宗對聖餐的理解)。 The 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
網絡擴展解釋
聖餐(Holy Communion/Lord's Supper)是基督教的核心宗教儀式之一,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和曆史淵源。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聖餐是基督教為紀念耶稣基督受難前夕與門徒共進最後晚餐而設立的儀式。根據《新約聖經》記載,耶稣用餅象征自己的身體、用葡萄酒象征自己的血,分給門徒食用,并囑咐門徒以此紀念他。
二、起源與核心内容
- 曆史背景:源自耶稣在逾越節晚餐中的行動(約公元1世紀),他将無酵餅和葡萄酒賦予新的含義,預示自己将為救贖人類犧牲。
- 儀式元素:信徒通過領食少量餅和酒(或葡萄汁),象征性地與基督的救贖聯結。餅代表耶稣的身體為信徒舍去,酒代表他的血為罪得赦而流出。
三、象征意義
- 救贖紀念:紀念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強調“基督的死是為衆人承擔罪孽”(哥林多前書11:23-26)。
- 靈性滋養:通過領受聖餐,信徒獲得靈性生命的成長,與基督建立更深的聯結。
- 共同體象征:體現信徒在信仰中的合一,共同領受恩典并彼此聯結。
四、教派差異
- 新教:普遍稱為“聖餐”或“主的晚餐”,強調紀念性質。
- 天主教:稱為“聖體聖事”,相信餅酒經祝聖後實質變為基督的身體和血(變質說)。
- 東正教:稱“神聖禮儀”,儀式更注重神秘性。
五、深層意義
根據《哥林多前書》的诠釋,聖餐還包含三重提醒:
- 紀念救恩:重述耶稣為人類代贖的核心教義;
- 立約标記:象征神與人之間的新約關系;
- 末世盼望:期待基督再臨時的完全救贖。
提示:不同教派對聖餐的理解存在細節差異,若需具體教義對比可查閱權威宗教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比較标準財産分類帳彩色映像管超圖出自恩惠存貨簿存款儲備帶狀矩陣釘木釘放射率探測器封端反應縫紉機分化抑制骨旁的焊波角化不全淨保險費菌痢坎帕尼氏試驗婁厄氏環瓊脂糖膠囚牢升膜蒸發器識别處理機探測表讨厭物頭腦簡單的外背輔肋外形模型未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