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義務的規則英文解釋翻譯、設定義務的規則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法】 rule imposing duty
分詞翻譯:
設定的英語翻譯:
set
【化】 setting
義務的英語翻譯:
devoir; duty; incumbency; mortgage; obligation; onus; volunteer
【經】 engagements; liability; obligation
規則的英語翻譯:
regulation; rule; formulae; order; rope
【計】 rule
【化】 regulation; rule
【醫】 regulation; rule
【經】 propriety; regulations; rule
專業解析
在法律語境中,“設定義務的規則”指的是那些明确規定特定主體(個人或組織)必須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法律規範。其核心在于創設法律上的強制性要求。從漢英詞典和法律術語的角度,可以詳細解釋如下:
1.核心含義與英文對應
- 設定 (Shèdìng): 對應英文“Impose”, “Establish”, “Prescribe”。指通過法律、法規、合同或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主動地、明确地創設或規定某種要求。
- 義務 (Yìwù): 對應英文“Obligation”, “Duty”。指法律要求當事人必須履行的某種責任或約束,若不履行将承擔不利後果(如法律責任)。
- 規則 (Guīzé): 對應英文“Rule”, “Regulation”, “Provision”。指具有普遍約束力或特定約束力的行為準則或規定。
- 整體 (設定義務的規則): 因此,該短語的英文核心對應為“Rules that impose obligations” 或“Provisions establishing duties”。它特指法律體系中那些直接産生法律義務的具體條款或規範。
2.法律特征與目的
- 強制性: 這是此類規則最顯著的特征。它們不是建議或指導,而是必須遵守的要求。違反設定義務的規則通常會導緻法律制裁,如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承擔侵權責任,甚至受到行政處罰或刑事處罰。
- 明确性: 有效的設定義務規則應當盡可能清晰、具體地指明義務主體(誰負有義務)、義務内容(必須做什麼或不得做什麼)、履行條件或期限等。模糊不清的義務設定可能導緻規則無效或難以執行。
- 法律效果: 此類規則直接改變了相關主體的法律地位,為其創設了法律上的負擔(Obligation/Duty)。與之相對的是“授予權利的規則”(Rules conferring rights)。
- 目的: 旨在規範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保護合法權益(如人身權、財産權)、保障交易安全、實現特定政策目标(如環境保護、公共安全)。
3.典型場景與實例
- 合同法: 合同條款是典型的“設定義務的規則”。例如,買賣合同規定賣方有義務交付貨物(Duty to deliver goods),買方有義務支付價款(Duty to pay the price)。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相關條款(如第135條賣方交付義務)。
- 侵權法: 法律規定不得侵害他人的民事權益(如生命權、健康權、財産權),這設定了普遍的不作為義務(Duty not to infringe)。例如,《民法典》第1165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侵權責任編。
- 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設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行政法義務。例如,《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駕駛員有義務遵守交通信號燈(Duty to obey traffic signals)。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 刑法: 刑法條文設定禁止性義務(Duty not to commit crimes),如不得殺人、不得盜竊,違反則構成犯罪并承擔刑事責任。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相關罪名條款。
4.漢英翻譯要點
- 在翻譯法律文本時,“設定義務的規則”需根據具體語境選擇最貼切的英文表達:
- “Provisions imposing obligations” (強調條款本身施加義務的動作)
- “Rules establishing duties” (強調規則創設了責任狀态)
- “Obligation-creating rules” (直接表明規則的功能是産生義務)
- “Mandatory provisions/rules” (強調其強制性)
- 在具體條款中,常直接翻譯為“shall + verb” 結構(如:The Sellershall deliver the goods...),這是法律英語中表示設定義務的典型句式。
參考來源:
- 《元照英美法詞典》 (北京大學出版社) - 對“Obligation”, “Duty”, “Rule”等詞條的權威法律釋義。
- 《英漢法律詞典》(修訂版) (法律出版社) - 提供“設定義務”、“規則”等術語的精準英漢對照及法律語境解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典》(最新版)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編) - 包含《民法典》、《刑法》、《合同法》(現納入民法典合同編)、《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原文,是“設定義務的規則”的原始法律依據。
- 《法律英語核心術語:實務基礎》(Legal English: Key Terms & Practical Foundations) (作者:Rupert Haigh) - 系統闡述法律英語中表達義務、責任的核心術語及其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
“設定義務的規則”通常指在法律、合同或社會規範中,明确要求特定主體(如個人、組織)必須履行某種責任或行為的具體條款或規定。以下是詳細解釋:
1.核心含義
- 義務的設定:通過書面或約定形式,規定某一方必須完成的行為或承擔的責任,例如合同中的付款義務、法律中的納稅義務。
- 規則屬性:具有強制性和約束力,違反可能導緻法律後果(如賠償、處罰)或社會性後果(如信用受損)。
2.典型場景
- 法律領域:如《民法典》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義務(法定義務)。
- 合同約定:如買賣合同中賣方需按時交付貨物,買方需支付價款(約定義務)。
- 組織規章:如公司章程中股東需履行出資義務。
3.關鍵要素
- 主體:明确義務承擔者(如“甲方應…”)。
- 内容:具體行為(如提供服務、保密)。
- 履行條件:時間、地點、方式(如“30天内完成交付”)。
- 違約責任:未履行的後果(違約金、解除合同)。
4.與其他概念的區别
- 權利規則:規定主體可享有的自由(如物權),義務規則則強調“必須做”。
- 禁止性規則:規定“不得做某事”(如禁止盜竊),義務規則多為“必須做某事”。
5.實際應用
- 在合同中,義務規則需清晰無歧義,避免因表述模糊引發糾紛。
- 法律中的義務規則通常需符合公序良俗和強制性規定,例如勞動合同不得設定非法加班義務。
設定義務的規則是規範社會行為的基礎工具,通過明确責任邊界保障權利義務的平衡,需注重合法性、明确性和可執行性。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按說明書出售半定矩陣褒義菜子油存儲數據準備地回路分離冠更新過程回蕩貨物稅通行證甲溝膿炎睑牽開器進取性證券鲚魚油絕對素食主義可編微程式指令聯合感覺中樞離子選擇通透性氯化三高钴醚醑耐熱材料heat-protection防熱頻道氣體張力測量法栅極注入數的表示法樹膠腫的樹形修飾文法停止電位微量靜電計尾韌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