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sweep accuracy; sweep amplifier
scan; scanning
【計】 fineness; scanning
【醫】 scanning
【計】 accuracy
【化】 accuracy; degree ofaccurancy
【醫】 accuracy
在漢英詞典框架下,“掃描準确度”(Scanning Accuracy)指電子設備通過光學或數字方式捕獲并還原目标信息時,其輸出結果與原始數據的一緻性程度。該術語的技術内涵包含以下核心維度:
物理精度參數
掃描設備的硬件性能直接影響準确度,包括傳感器分辨率(如1200dpi)、色彩深度(24位真彩色)等指标。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19264-1:2020指出,鏡頭畸變率需低于0.1%才能達到專業級掃描要求。
軟件解析算法
現代掃描系統依賴深度學習模型進行圖像校正,清華大學計算機系2023年的研究表明,采用卷積神經網絡可将字符識别準确度提升至99.7%(《模式識别與人工智能》第36卷)。
環境變量容錯
美國國家标準化技術研究院NISTIR 8011-2019強調,溫濕度波動超過±5%會導緻掃描平面産生0.05mm形變,建議在ISO 14644-1 Class 8潔淨環境下操作精密掃描設備。
中英術語對照顯示,該概念在工程領域常表述為“scanning fidelity”,特指系統抵抗噪聲幹擾的能力(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Vol.72)。醫療影像領域則采用“spatial registration accuracy”強調解剖結構的空間對應關系(Radiology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技術白皮書)。
“掃描準确度”是描述掃描儀測量結果與真實值接近程度的指标,需結合“掃描”和“準确度”兩個概念進行解釋:
掃描的定義
掃描指通過電子束、無線電波等技術手段,按順序移動并形成圖像或數據的過程。例如,三維掃描儀通過結構光或激光逐點采集物體表面信息,生成數字模型。
準确度的核心含義
準确度表示測量結果與真值的接近程度,由系統誤差(如儀器偏差)和隨機誤差(如環境波動)共同決定。例如,若實際長度為1000mm,掃描結果為1000.01mm,則偏差0.01mm反映了準确度。
掃描準确度的評估與标準
專業領域通過校準規範(如JJF 1951-2021)進行驗證:使用标準器反複測量,計算偏差平均值。偏差越小,準确度越高。例如,工業級三維掃描儀的準确度通常要求達到±0.01mm以内。
與精密度的區别
影響掃描準确度的因素
包括傳感器性能、環境溫濕度、标定方法以及被測物體的表面反光特性等。實際應用中需定期校準設備以提高準确度。
掃描準确度是衡量掃描儀輸出結果可靠性的核心參數,需通過标準化流程驗證。用戶在選擇設備時,應參考權威校準數據,并結合具體應用場景的誤差允許範圍進行判斷。
巴比妥膀胱損傷巴切利氏合劑扁桃體切除後脊髓灰質炎草草記下産權繼承稠液比重計代入名多數決定原則翻雲覆雨複員負責保險鈣磷比率各向異性傳聲介質化學戰略活動期淨速率筋膜縫術機速捐款空氣升液攪拌器買進和賣出的選擇權煤庫模格任務選擇蠕行生泡水楊酸退熱冰圖表字體網染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