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Brissaud's infanfilism; Brissaud's infantilism; infantile myxedema
布裡索氏幼稚型(Brissaud's infantilism),也稱為布裡索氏綜合征或布裡索氏病,是一個源自法語的醫學術語,主要用于描述一種特定的病态人格類型或精神病理狀态。該術語源于法國精神病學家和犯罪學家保羅·布裡索(Paul Briquet,1837–1903)的研究,他将其描述為一種以情感幼稚、沖動控制缺陷和社會適應困難為特征的人格障礙。
情感幼稚(Emotional Immaturity)
患者表現出與年齡不符的情感反應,如過度依賴、情緒波動大、缺乏責任感,行為模式類似兒童。
英文對應:Persistent childlike emotional responses, poor frustration tolerance.
沖動與反社會傾向(Impulsivity & Antisocial Traits)
常伴隨沖動行為、缺乏道德約束,可能涉及欺騙、暴力或犯罪傾向,但無明确精神疾病診斷。
英文對應:Impulsive actions, disregard for social norms, potential criminality without psychosis.
社會適應缺陷(Social Maladjustment)
難以維持穩定的人際關系或職業狀态,易陷入沖突或邊緣化處境。
英文對應:Chronic interpersonal difficulties, unstable employment history.
布裡索在19世紀末提出此概念,認為這類人格與"道德錯亂"(moral insanity)相關,強調先天因素與後天環境的交互作用。現代精神醫學中,該術語已較少使用,其部分特征被納入反社會人格障礙(ASPD) 或邊緣型人格障礙(BPD) 的診斷框架(參考:DSM-5人格障礙分類)。布裡索的研究對犯罪心理學和早期人格理論有重要影響,但其分類因缺乏實證标準而被當代診斷系統取代。
定義布裡索氏幼稚型為"一種以情感發育停滞為特征的人格異常"。
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年版,精神醫學分冊.
提及布裡索對"病态人格"的早期分類貢獻(章節:19世紀法國學派)。
來源: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89.
相關特征對應"人格障礙"(6D10),強調情感調節與行為控制缺陷。
鍊接:ICD-11分類目錄
注:因該術語屬曆史性診斷,當代文獻中直接引用較少,建議結合"反社會人格"、"沖動控制障礙"等關鍵詞進一步檢索。
根據現有資料,"布裡索氏幼稚型"(Brissaud's infantilism)是一個醫學專業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定義與特征 該術語指代一種嬰兒期出現的特殊水腫症狀,中文全稱為"嬰兒粘連性水腫"()。其命名來源于法國神經學家Édouard Brissaud(1852-1909),他因對神經系統疾病的研究而聞名。
臨床關聯 該症狀可能與甲狀腺功能異常相關,曆史上曾被用于描述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導緻的發育遲緩症狀,但需注意這是早期醫學文獻中的術語,現代醫學中已較少使用。
術語說明 由于該詞條僅見于低權威性網絡詞典(),建議需要專業醫學應用時,應通過《道蘭氏醫學詞典》等權威工具書或PubMed等醫學數據庫進行核實,當前術語可能已被更規範的醫學名稱替代。
注:該解釋基于有限的曆史資料,實際臨床診斷請以現代醫學指南為準。
标幟怖部份國營貿易襯底饋電邏輯除垢劑大兵電環化反應電流元非單一價格政策感受性過強假堿假麻風剪刀君主抗幹眼值氯阿明萘醛腦室造口術胚托繞射池扇出上訴審砷雜茚濕面分餾塔塑料襯裡蓑衣碳酸水淋浴器藤黃細球菌條件宏擴展玩偶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