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枯唑英文解釋翻譯、噻枯唑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Chuanhua-018; Saikuzuo; Yekuzuo
分詞翻譯:
枯的英語翻譯:
dried up; dull; unteresting; withered
唑的英語翻譯:
【機】 carbazole; imidazole; iminazole; oxazole; pyrazole; thiiazole
專業解析
噻枯唑(Saisai Ku Zuo)是一種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化學物質,在農業領域主要作為殺菌劑使用。以下是從漢英詞典角度對其的詳細解釋,結合專業資料進行說明:
一、基本定義與英文對應
- 中文名稱:噻枯唑
- 英文名稱:Bismerthiazol(國際通用名)
- 化學名稱:N,N'-亞甲基-雙(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
- CAS號:[79387-15-0](化學物質唯一标識)
- 類别:噻二唑類殺菌劑
二、作用機制與用途
噻枯唑通過抑制病原菌的呼吸作用與細胞分裂,幹擾其能量代謝,從而高效防治細菌性病害。主要應用于:
- 水稻白葉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
- 柑橘潰瘍病(Xanthomonas citri)
其内吸性強,兼具預防和治療效果,是中國自主研發的農用殺菌劑之一。
三、安全性與規範
- 毒性:屬低毒殺菌劑(大鼠急性經口LD₅₀ > 5000 mg/kg),對皮膚和眼睛無刺激性。
- 殘留限量:中國國家标準(GB 2763)規定水稻中最大殘留限量為0.5 mg/kg。
- 環境風險:易被土壤微生物降解,對水生生物毒性較低,但需避免污染水源。
四、權威參考文獻
- 《農藥手冊》(Pesticide Manual):收錄噻枯唑的化學結構、作用譜及毒理學數據。
- 中國農藥信息網:登記信息與使用技術規範(來源: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
- 國家标準《GB 2763-2021》: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 FAO/WHO農藥殘留聯席會議報告(JMPR):環境行為評估。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直接鍊接,參考文獻标注來源名稱而非URL,确保内容符合(專業性、權威性、可信度)原則。實際引用時建議補充具體文獻鍊接或官方數據庫索引。
網絡擴展解釋
噻枯唑是一種高效、低毒的内吸性殺菌劑,主要用于防治植物細菌性病害。以下為詳細解釋:
1.化學性質與結構
- 化學名稱:N,N’-亞甲基-雙(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
- 分子式:$text{C}_5text{H}_6text{N}_6text{S}_4$,分子量278.34()。
- 結構特點:含噻二唑雜環結構,具有雙氨基巯基官能團,增強其殺菌活性。
2.理化性質
- 外觀:純品為白色或淺黃色結晶,原藥呈淺褐色粉末()。
- 溶解性:難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甲醇、二甲基甲酰胺等有機溶劑()。
- 穩定性:化學性質穩定,熔點189~191℃()。
3.毒性及安全性
- 毒性等級:屬低毒殺菌劑,大鼠急性經口LD₅₀為3160~8250 mg/kg()。
- 生态安全:對魚類安全,無緻癌、緻畸、緻突變作用()。
4.主要用途與防治對象
- 防治病害:
- 水稻: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
- 柑橘:潰瘍病()。
- 作用特點:兼具預防和治療效果,内吸性強,持效期10~15天()。
5.使用特點與注意事項
- 抗雨水沖刷:噴藥後4小時遇雨不影響藥效()。
- 殘留限量:糙米中推薦殘留限量為0.5 mg/kg()。
- 使用方法:水稻每畝用量20%可濕性粉劑100~150克,兌水噴霧()。
6.别名與開發背景
- 常見别名:葉青雙、葉枯甯、川化-018等()。
- 開發曆史:1985年由中國四川化工研究所首次申報專利()。
如需更詳細的應用指南或化學數據,可參考搜狗百科()或農藥産品說明書。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白垩粉不當威逼布提縮鈉存在分析墊闆焊段查找變元法-帕二氏小體高壓法格鬥格蘭維耳氏錘管理業工會過程執行合同項目話音識别茄克交光精巧絕對閉塞號開道開關涵數庫分配麥角溴煙酯模式級描述平均載氣線速前合力橋固位體氰矽油水及空氣放射力計衛星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