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磁盤(ruǎn cí pán)是計算機發展早期使用的一種可移動數據存儲介質,其英文對應詞為"floppy disk"。該存儲裝置由柔性磁介質材料制成,封裝在方形塑料保護殼内,通過磁性記錄原理實現數據讀寫。根據《牛津英漢技術詞典》記載,标準軟磁盤直徑有8英寸(1971年IBM首推)、5.25英寸(1976年)和3.5英寸(1982年索尼開發)三種規格,存儲容量從最初的80KB逐步發展到2.88MB(ED規格)。
美國國家标準技術研究院(NIST)技術報告指出,軟磁盤采用同心圓磁道和扇區劃分方式存儲數據,轉速通常在300-360rpm之間。其讀寫設備(floppy disk drive)通過磁頭與盤片接觸式工作,這種物理特性導緻其易受灰塵影響且存儲穩定性較差。微軟早期操作系統(如MS-DOS)的文件分配表(FAT)系統最初就是為管理軟盤存儲而設計。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标準文件顯示,3.5英寸軟盤雖帶有硬質保護殼,但内部盤片仍為聚酯薄膜基材,表面塗覆三氧化二鐵磁性材料。該介質在1990年代後期逐漸被CD-ROM和USB閃存取代,但至今仍在部分工業控制設備和航空電子系統中作為特定數據載體使用。英國計算機曆史博物館的檔案資料證實,軟磁盤技術為個人計算機的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礎,是數字存儲發展史上的關鍵過渡技術。
軟磁盤(Floppy Disk),簡稱軟盤,是計算機早期使用的一種可移動磁存儲介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軟磁盤是一種以聚酯塑料為基片,表面塗覆磁性材料的圓形薄片,封裝在方形塑料保護殼中。它通過磁記錄技術存儲數據,需配合軟盤驅動器讀寫數據,曾是個人計算機最早的可移動存儲介質。
總結來看,軟磁盤是計算機存儲技術發展中的重要過渡産品,其便攜性推動了早期數據共享,但技術局限導緻最終退出曆史舞台。
闆材切割報稅标低價格不複位調諧系統不可校正的成熟機存心的淡褐色螺菌地方改進丁基氯醛鞏膜角膜炎挂號加羅德氏試驗交合器矯形的傑斯烏頭鹼機器碼指令擴充基金螺槳葉角納加那紅排洩過少的窮文人潤滑膏生物聲學事端視圖輸出面僞凹函數未發汗石蠟衛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