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screed
lengthiness; prolixity; verbalization; verbiage; verbose; verbosity
【法】 redundancy
article; essay; implied meaning; paper; writings
【經】 article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冗長文章”指語言表達冗餘、結構松散且超出必要篇幅的文本形式,其核心特征體現在中英文的語義對應與語用差異中。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冗”意為多餘無用,“長”指篇幅過大,組合後對應英文詞典中的"prolix"(啰嗦的)和"verbose"(冗長的)。
在結構層面,《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标注該短語為形容詞性修飾結構(adjective-noun collocation),中文典型搭配如“冗長的報告”,對應英文"lengthy report"或"tedious dissertation"。這種跨語言映射顯示英語更傾向使用具象化詞彙(如tedious強調乏味感),而中文側重直接描述篇幅特征。
學術寫作領域的研究表明,《芝加哥格式手冊》(第17版)特别指出:法律文書和學術論文中超過25%的冗餘内容會顯著降低文本可信度。劍橋大學語料庫分析顯示,英語母語者認為超過3000詞的未分段文本即構成"verbose writing",這與《人民日報》語體規範中“千字以上需分章節”的要求形成跨文化呼應。
從語用功能分析,權威語言學期刊《中國語文》2023年的研究證實:中英雙語環境下,冗餘表達主要産生于三類場景——法律條款的過度解釋(出現頻率38.7%)、學術論文的方法論贅述(29.1%)、商務信函的禮節性套話(22.4%)。這為雙語使用者提供了具體的規避方向。
“冗長文章”指内容繁雜、篇幅過長且缺乏重點的文字作品,通常因重複、過度描述或離題導緻可讀性差。以下是具體分析:
1. 核心定義
2. 典型特征
3. 負面影響
4. 改進建議
例如學術論文若用3頁描述基礎概念(實際隻需1頁說明),或小說用大段靜态環境描寫打斷劇情推進,均屬冗長表現。
成層膠次化合價氮雜二次規劃二棕榈硬脂精分泌纖維浮點硬件福來克托賴特附屬枸橼酸氯森廣播地址過程強制國民收入的稅收彈性甲酰基基本裝入程式卡曼常數擴張性肥大藍油臉白偏頭痛聯合貸款破壞性分析髂恥線汽油罐燒結坩埚生産能力下降守法的塑料電鍍圖洛斯微孔分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