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manual telegraph
manpower; manual work
【計】 aritificial
【經】 labour
cable; telegraph; telex; wire
【計】 telegram
【經】 telegram
人工電報(Manual Telegraph)指完全依賴操作員手動發送和接收電報的系統。其核心特征在于全程人工操作:發報時,操作員需使用莫爾斯電鍵(Telegraph Key)手動敲擊點(·)和劃(—)符號組成電碼;收報時,操作員則需通過聽音響器(Sounders)的聲音信號或觀察紙帶記錄器(Inker)的印記,人工翻譯成文字信息。這一技術盛行于19世紀至20世紀中期,是電信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與後期自動電報設備形成鮮明對比。
核心特征與技術細節:
人工編碼與發送
操作員需熟記莫爾斯電碼表,通過手指按壓電鍵控制電流通斷,将文字逐字轉換為長短電流信號(點約0.1秒,劃約0.3秒)。發送效率直接取決于操作員的熟練度,專業報務員每分鐘可發送20-30個單詞。
人工譯碼與接收
接收端依賴操作員聽覺或視覺辨識:
曆史背景與應用場景:
人工電報是早期有線/無線通信的核心手段,廣泛應用于以下領域:
術語漢英對照與權威定義:
根據《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ædia Britannica),人工電報定義為“依賴操作員實時編碼/解碼的非自動化電報系統,區别于穿孔紙帶自動發報機”。
技術局限性:
因人工操作易疲勞且易出錯,20世紀後期逐漸被電傳打字機(Teleprinter)取代。國際電信聯盟(ITU)統計顯示,1970年代全球人工電報業務量下降90%以上,目前僅存于業餘無線電(HAM)領域作為傳統技能保留。
參考資料來源:
“人工電報”指通過人工操作發送和接收信息的電報形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原理
人工電報需要報務員手動操作電鍵,通過控制電鍵接點的開閉,形成代表莫爾斯電碼的“點”“劃”和“間隔”信號。接收端通過音響設備将電信號轉換為“嘀嗒”聲,由報務員聽辨并抄寫為文字。這種技術與自動電報(使用鑿孔紙帶和自動記錄設備)形成對比。
發送與接收過程
技術特點
曆史與現狀
人工電報在19世紀至20世紀中期廣泛使用,但隨着自動電報和現代通信技術(如電話、互聯網)的普及,其應用已大幅減少,僅在某些特定領域保留。
人工電報的核心特征是“人”作為信號編碼與解碼的關鍵環節,體現了早期電信技術對人機協作的依賴。
暗紅色膠群藻氨基磷酸酶背胸的表面裂縫布德效應不共戴天的仇人財政法庭超大型計算機磁盤操作命令風箱音光纜虎頭蛇尾間接愈合精神性感覺的聚元素有機矽氧烷凱拉果素可研制的擴充域類型聯合信貸聯盟龍腦香料輪廓狀的螺形纖絲叛國活動青年期上而下程式設計闩鎖的熟化配方水溶性聚合物數據組世代天然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