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spirofibrillae
snail; spiral shell; whorl
appear; body; compare; entity; form; look; shape
【醫】 appearance; morpho-; shape
【醫】 fibril; fibrilla; fibrillae; mitan
螺形纖絲(luóxíng xiānsī)是結構生物學中的專業術語,指一種特殊的蛋白質超二級結構,其英文對應術語為coiled coil。該結構由兩條或多條α-螺旋肽鍊相互纏繞形成穩定的超螺旋構象,形似螺線狀纖維,故得名“螺形纖絲”。
兩條α-螺旋通過疏水相互作用和氫鍵纏繞成左旋超螺旋,每圈約含3.5個氨基酸殘基,螺距約14納米。這種纏繞模式顯著提升結構的穩定性。
肽鍊通常具有七肽重複序列(heptad repeat),以"a-b-c-d-e-f-g"表示,其中疏水性殘基(如亮氨酸、異亮氨酸)集中在a、d位,形成螺旋間的疏水核心;帶電荷殘基(如谷氨酸、賴氨酸)位于e、g位,通過靜電作用輔助穩定結構。
在細胞骨架蛋白(如角蛋白、肌球蛋白)中,螺形纖絲通過多級組裝形成微纖維,賦予組織抗拉強度。例如,人類毛發的高韌性即源于角蛋白中的螺形纖絲束。
轉錄因子(如bZIP家族)通過螺形纖絲結構實現二聚化,其構象變化可調控DNA結合活性,影響基因表達。
特征 | 普通α-螺旋 | 螺形纖絲 |
---|---|---|
結構層級 | 二級結構 | 超二級結構 |
鍊間作用 | 單鍊獨立 | 多鍊纏繞形成超螺旋 |
穩定性來源 | 鍊内氫鍵 | 鍊間疏水作用+氫鍵 |
典型序列 | 無特定重複 | 七肽重複(heptad) |
權威參考文獻:
- Crick, F.H.C. (1953). Acta Crystallographica 6(8): 689-697. (提出螺形纖絲理論模型)
- Lupas, A.N. et al. (1996). Science 252(5009): 1162-1164. (七肽重複的分子機制)
- Steinert, P.M. et al. (1993).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68(12): 8821-8834. (角蛋白中的纖絲組裝)
- Ellenberger, T.E. et al. (1992). Cell 71(7): 1223-1237. (bZIP轉錄因子結構解析)
“螺形纖絲”是一個由“螺形”和“纖絲”組合而成的專業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詞義分解
整體含義與翻譯
該詞對應的英文為spirofibrillae,結合詞根可理解為“螺旋狀的纖維結構”。此類結構可能存在于以下場景:
由于搜索結果信息有限,建議進一步查閱生物或材料學專業文獻,以獲取更具體的應用場景與結構特性描述。
二苯乙醇酸重排二讀分期複利攤還高彈形變購入成本關鍵談判交易皇族健行睑硬結接種棒鏡面式視軸測定器客氣叩娠烷二醇苦瓜肋短提肌模态的判決理由概要刨羟雌酮欠條全聯關鍵字雙口瘘數據管理中心塔形絕緣器藤天麻屬條款合并停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