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蛇尾英文解釋翻譯、虎頭蛇尾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anticlimax; cop-out
例句:
- 我要求你為我做這件事,因為我知道你做事不虎頭蛇尾。
I've asked you to do this for me because I know you're not a quitter.
- 這故事有些虎頭蛇尾。
The story begins dramatically but the plot peters out before the end.
分詞翻譯:
頭的英語翻譯:
beginning or end; cobbra; conk; crumpet; end; first; garret; hair; head
leading; nob; noddle; pate; sconce; side; top; twopenny
【醫】 capita; caput; cephal-; cephalo-; head; kephal-; kephalo-
蛇的英語翻譯:
snake; ophidian; serpent
【醫】 snake
尾的英語翻譯:
end; remnant; tail; trail
【化】 tail end
【醫】 cauda; caudae; tail
專業解析
"虎頭蛇尾"(hǔ tóu shé wěi)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開頭聲勢浩大或雄心勃勃,結尾卻草草收場、軟弱無力,形容做事有始無終或前緊後松。
詳細解釋:
-
字面意思:
- 虎頭: 老虎的頭。象征威猛、強大、有氣勢的開端。
- 蛇尾: 蛇的尾巴。象征細小、無力、草率的結尾。
- 整體字面:開頭像老虎的頭一樣威猛,結尾卻像蛇的尾巴一樣細小無力。
-
比喻意義:
- 形容做事開始時勁頭十足,聲勢很大,但到後來就松懈、馬虎,缺乏堅持,導緻結果不盡如人意或半途而廢。
- 強調做事缺乏連貫性和毅力,未能将良好的開端貫徹到底。
- 常帶有批評或惋惜的意味。
-
英文對應表達:
- Fine start but poor finish / Start strong but end weak: 直接對應其核心含義。
- Anticlimax: 指高潮後的平淡或令人失望的結局,強調落差感。
- Do something by halves: 做事半途而廢。
- Lack staying power / Lack perseverance: 缺乏持久力/毅力。
- Fizzle out: (開始時轟轟烈烈)逐漸結束,虎頭蛇尾地結束。
- End in a whimper: (常與“not with a bang”連用)以嗚咽/微弱的方式結束,指草草收場。
權威來源參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對“虎頭蛇尾”的釋義為“比喻做事有始無終,起初聲勢很大,後來勁頭很小”。這是中國最具權威性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之一,其定義簡潔精準,被廣泛引用。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 《牛津漢英詞典》: 提供英文釋義 "anticlimax; a fine start and a poor finish; in a flash and then fizzle out",并給出例句。牛津詞典系列在全球英語學習和漢語學習中享有盛譽,其漢英詞典釋義具有權威性。來源: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中華成語大辭典》: 對“虎頭蛇尾”有更詳細的解釋,包括出處(如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這厮敢狗行狼心,虎頭蛇尾。”)、釋義、近義詞(有始無終、半途而廢)、反義詞(善始善終、持之以恒)和用法舉例。該辭典是收錄和研究漢語成語的重要工具書。來源:多位語言學者編纂,多家出版社出版(如上海辭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版本較權威)。
- 《漢英綜合大辭典》: 提供豐富的英文對應詞,如 "a brave beginning and weak ending; anticlimax; do something by halves; start off with a bang but end with a whimper"。該辭典規模宏大,力求全面反映漢語詞彙的英譯,是重要的漢英翻譯參考工具。來源:多位漢英翻譯專家編纂(如吳光華主編版本較知名)。
使用示例:
- 這個項目規劃得很宏大,可惜執行起來虎頭蛇尾,最後不了了之了。
- 寫文章要避免虎頭蛇尾,結尾部分也要認真構思。
- 他做事總是虎頭蛇尾,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
網絡擴展解釋
“虎頭蛇尾”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面與比喻意義
-
字面解釋
由“虎頭”(頭大如虎)和“蛇尾”(尾細如蛇)組成,形容事物形态前後反差極大。
-
比喻意義
- 做事有始無終:比喻開始時聲勢浩大,但後期勁頭不足,草草收場。
- 言行不一:少數語境中也可指表面僞裝強勢,實際陰險狡詐(如元雜劇中對僞善行為的諷刺)。
二、出處與演變
- 最早文獻記載:元代康進之《李逵負荊》中的“這厮敢狗行狼心,虎頭蛇尾”,原指人物表裡不一。
- 意義擴展:後世逐漸演變為強調做事不能堅持,如清代官場整頓案例中形容政策執行不力。
三、用法與語法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由四個名詞構成,可作謂語、賓語或補語。
- 適用場景:多用于批評工作、學習或計劃缺乏持續性,例如:“這項改革起初聲勢浩大,卻因執行不力而虎頭蛇尾。”
四、典型例句
- 古典用例:“這厮敢狗行狼心,虎頭蛇尾。”(《李逵負荊》)
- 現代用例:“他做事總是虎頭蛇尾,開頭熱情高漲,最後不了了之。”
五、相關建議
使用該成語時需注意語境,因其帶有明顯貶義。若想避免“虎頭蛇尾”,可制定詳細計劃并設置階段性目标,确保執行力與初期熱情相匹配。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