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ferrocyanic acid
sal; salt
【醫】 halo-; sal; salt
氰亞鐵酸鹽(ferrocyanide)是含有[ ce{[Fe(CN)6]^{4-}} ]配陰離子的一類無機化合物的統稱,其核心為亞鐵離子((ce{Fe^{2+}}))與氰根離子((ce{CN^{-}}))形成的穩定六配位絡合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中文名稱
“氰亞鐵酸鹽”由三部分構成:
英文對應
英文名稱為ferrocyanide,源自拉丁語:
結構
中心亞鐵離子((ce{Fe^{2+}}))與六個氰根離子形成八面體配位結構,化學式為[ ce{[Fe(CN)6]^{4-}} ]。該離子高度穩定,因氰根是強場配體,導緻低自旋電子排布。
常見化合物
與氰鐵酸鹽區别
氰鐵酸鹽(ferricyanide)含+3價鐵([ ce{[Fe(CN)6]^{3-}} ]),如赤血鹽((ce{K3[Fe(CN)6]})),二者可通過氧化還原反應相互轉化。
工業用途
毒性說明
氰亞鐵酸鹽本身毒性極低,因其氰根與鐵緊密結合,難以釋放遊離氰離子((ce{HCN}))。但在強酸條件下可能分解産生氫氰酸,需規範使用。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将“ferrocyanide”定義為[ ce{[Fe(CN)6]^{4-}} ]離子(參見IUPAC《無機化學命名法》)。
中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标準》(GB 2760)允許亞鐵氰化鉀/鈉作為抗結劑(限量10 mg/kg),詳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
世界衛生組織(WHO)評估其安全性,指出在規範用量下無健康風險(參見WHO食品添加劑系列報告)。
注:以上内容綜合化學術語規範、食品安全法規及毒理學研究,核心定義參見權威機構如IUPAC、WHO及中國國家标準。
氰亞鐵酸鹽是一種含鐵和氰根的配位化合物,其化學式為$text{Fe(CN)}_6^{4-}$,屬于亞鐵氰化物的一種形式。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氰亞鐵酸鹽由亞鐵離子($text{Fe}^{2+}$)與氰根($text{CN}^-$)通過配位鍵結合形成,整體帶負電荷($text{Fe(CN)}_6^{4-}$)。其鹽類可分為可溶鹽(如鉀鹽、鈉鹽)和不溶鹽(如某些重金屬鹽),且本身無毒。
通常通過氰化物與亞鐵鹽反應生成,例如硫酸亞鐵與遊離氰化物反應: $$text{Fe}^{2+} + 6text{CN}^- rightarrow text{Fe(CN)}_6^{4-}$$ 這一反應常用于金礦尾礦處理,通過固定遊離氰化物來減少環境污染。
在高溫、低pH值或紫外線照射下,氰亞鐵酸鹽可能分解并釋放氰化物,導緻二次污染。例如,回填礦區的溶液若滲出,可能污染地下水。
其英文名“ferrocyanide”源自拉丁語前綴“ferro-”(亞鐵)和“cyanide”(氰化物),中文又稱“亞鐵氰酸鹽”。
氰亞鐵酸鹽是重要的環境修複劑,但需注意其潛在分解風險。如需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化學手冊或權威數據庫。
阿伏伽德羅常量被動站貝克提鋅法不予考慮帶存儲器對比染色法氟矽酸鋇公司規章規定的準備金關節内韌帶加權概念甲酸鋅急性卡他性鼻炎絕對分段制可拉明鍊條硫代碳酸能源計劃弄成鋸齒狀茜素染料确定性模拟熔牙乳酸磷酸鎂杓子蛇狀脫發死道隧道退火爐隨意地替代擔保附加條款同步語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