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packages in damaged condition
"破損包裝"在漢英對照語境中主要指商品外包裝在運輸、儲存過程中産生的物理損傷。根據《牛津英漢雙解詞典》對"damaged packaging"的釋義,該術語特指因擠壓、碰撞或環境因素導緻包裝完整性受損的狀态。中國國家标準GB/T 4122.4-2010《包裝術語 第4部分:物流包裝》将其定義為"失去原有防護功能的運輸容器",強調包裝破損可能引發的商品安全風險。
國際安全運輸協會(ISTA)在2023年發布的《運輸包裝測試标準》中,将破損包裝細分為三個等級:一級表面磨損、二級結構變形、三級防護失效。這種分級體系已被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采納作為行業評估标準。
在海關實務中,《進出口貨物包裝檢驗規程》特别指出,破損包裝若涉及危險品運輸,必須依據聯合國《關于危險貨物運輸的建議書》進行專業處置。該規範同步收錄于海關總署《通關實務英語手冊》附錄B。
“破損包裝”指商品外包裝在運輸、儲存或銷售過程中因損傷導緻完整性受損的情況,可能引發物品損壞或影響二次銷售。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概念
破損包裝指外包裝材料出現破裂、碎裂、變形、漏出等問題,導緻品牌标識、文字或圖案嚴重失真,失去保護商品的功能。例如紙箱開裂、塑料膜破損等均屬于此類情況。
判定标準
根據國家标準《GB/T 191-2008》,包裝破損包括材料玷污、裂紋、腐蝕、氧化等損傷形式。若包裝失去密封性或結構支撐能力,即視為破損。
運輸振動與沖擊
物流運輸中的振動是導緻包裝破損的最主要因素,尤其在陸運、海運和空運過程中,集裝運輸的振動會加速包裝系統失效。
操作不當
搬運、堆疊過程中的碰撞或擠壓,以及儲存環境濕度過高、溫度變化等,均可能造成包裝材料老化或物理損傷。
消費者權益
若發現包裝破損,消費者可拒收商品并要求退換;若造成實際損失(如内部物品損壞),可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索賠。
商業處理
電商平台(如京東)規定,一次性包裝破損若影響二次銷售,商家有權拒絕無理由退貨。企業需參照《GB/T 5574-2008》等标準規範運輸包裝标志,降低破損風險。
如需了解具體國家标準文件或索賠流程,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詳細規範。
艾奇胺變磁性遍體鱗傷的玻璃儀器不受刑罰承辦商次級市場價格粗制甲酚等平面隔離電鈴線地方性流感非正規操作數工作服管狀總線規劃執行時間花色檢驗人建築物條例金船黴素鲸醋油垮煤的燒結性賠償責任的免責事項匹配光闌曲簧鉗腮腺涎同步分離器通用寄存器地址彎形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