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貧民救濟稅英文解釋翻譯、貧民救濟稅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poor rate
【法】 poor rate

分詞翻譯:

貧民的英語翻譯:

pauper
【法】 have-not; pauper

救濟的英語翻譯:

almsgiving; redress; relief; relieve; succour
【經】 relief

稅的英語翻譯:

duty; geld; tax
【經】 imposition; impost; tariff; tax

專業解析

貧民救濟稅(Poor Rate)是英國曆史上為實施《濟貧法》而設立的地方稅種,主要用于資助教區内的貧困人口救濟事務。該稅種最早可追溯至16世紀都铎王朝時期,1601年《伊麗莎白濟貧法》正式确立其法律地位,要求各教區向房産所有者征收基于房産價值的年度稅款。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

  1. 術語構成

    "Poor Relief Tax"由"poor relief"(貧民救濟)和"tax"(稅)組成,對應中文術語精準傳達了"通過稅收實現社會救濟"的核心内涵。該表述在《牛津法律術語詞典》中被定義為"地方當局為執行濟貧義務而課征的財産稅"。

  2. 征收機制

    稅基為不動産年度租金價值,稅率由教區監督官根據年度救濟需求确定,具有顯著的地方自治特征。據《英國財政檔案》記載,18世紀倫敦某些教區稅率可達房産價值的20%。

  3. 曆史演變

    1834年《新濟貧法》将其更名為"Union Charge",建立跨教區的征稅聯盟。該制度持續至1948年《國民救濟法》廢止,轉型為現代社會保障體系。

  4. 社會影響

    作為最早的社會保障稅種,它奠定了"納稅權利與救濟義務對等"原則,但《劍橋英國社會史》指出其執行過程中存在教區排斥外來貧民的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

“貧民救濟稅”通常指英國曆史上實施的濟貧稅(Poor Relief Tax),是政府為救助貧困人口而強制征收的專項稅。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1.定義與背景

濟貧稅起源于英國都铎王朝時期(16世紀),是圈地運動導緻大量農民失去土地、貧困問題加劇後的應對措施。政府通過《濟貧法》将原本由教會主導的慈善救濟轉變為制度化稅收,标志着英國稅收功能從單純獲取財政收入轉向社會治理。

2.征收方式

3.用途與影響

4.争議與弊端

盡管濟貧稅緩解了部分社會矛盾,但其累退性(低收入者稅負更重)和地區差異導緻公平性受質疑。例如,農業地區因依賴土地,稅負壓力顯著高于工商業發達地區。

濟貧稅是英國應對早期資本主義社會問題的關鍵政策,兼具扶貧與稅收改革的雙重意義,但也暴露了早期福利制度的局限性。如需進一步了解法律條文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濟貧法》相關曆史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比例圖規草莓類植物蛋白胨淡尿碘吡啦啥化合物骶骨的多道程式設計方法腭連接稈格鬥函數定義模塊函數調用語法黃褐色的黃連鹼接觸程式進出口貨物指數積水顆粒層過濾器可用資産空卡片疊控制台鍵盤立遺囑的權力樓梯扶欄羅姆伯格氏姿勢綠鹽前部的潛水反射三聚己糖同色異構現象推遲的需要拓撲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