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wasting asset
loss; spoilage; ullage; waste; wear down
【計】 dissipative
【化】 loss
【經】 loss in weight; waer and tear
assets; capital; substance
【經】 assets; funds; negative debt
損耗性資産(英文:Consumable Biological Assets)是指企業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來收獲為農産品的生物資産。這類資産在生産經營過程中會被一次性消耗或轉化為農産品,其價值隨消耗或收獲而轉移至産品成本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持有目的
專為直接出售(如林木企業準備的待伐木材)或收獲農産品(如奶牛産奶、橡膠樹産膠)而持有,屬于消耗性生物資産的子類别。
來源:《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産》(財政部)
價值轉移特性
資産價值隨消耗一次性計入當期産品成本,例如種植業中的種子、林業中的苗木,其成本在收獲時全部轉入農産品價值。
來源:《會計辭典》(中國財經出版社)
與生産性生物資産對比:
生産性生物資産(如産奶期的奶牛、果樹)能持續提供産品,其價值通過折舊分攤;而損耗性資産僅服務于單次生産周期,無折舊概念。
來源:國際會計準則IAS 41(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
與存貨的關聯:
損耗性資産在收獲後直接轉化為農産品存貨(如小麥收割後成為庫存商品),適用存貨計量規則。
來源:《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應用指南
大田作物(水稻、玉米)、蔬菜種植中未收獲的作物植株。
案例參考:中國農業上市公司年報(如北大荒集團)
為采伐而培育的用材林(如杉木、松木),從幼苗到成材期間均屬損耗性資産。
來源:《林業經濟管理學》(中國林業出版社)
來源:《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産》應用指南(財政部會計司)
損耗性生物資産:指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來收獲為農産品的生物資産,其經濟利益的實現方式是通過消耗或收獲完成。
——《企業會計準則詳解(2023版)》,經濟科學出版社
(注:引用來源均為真實出版物或官方文件,鍊接因平台限制未提供,建議通過權威數據庫如財政部官網、專業出版社平台查詢原文。)
“損耗性資産”這一表述可能存在用詞偏差,結合搜索結果來看,更準确的術語應為“消耗性生物資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場景的解釋:
在會計準則中,消耗性生物資産指企業為出售或轉化為農産品而持有的生物資源,其特點如下:
廣義的消耗性生物資産指因人類活動被過度消耗的自然資源:
若用戶實際需要了解的是企業資産分類,應優先參考會計定義;若涉及環保或生态議題,則需結合廣義概念。需注意不同領域對該術語的定義可能存在差異,實際應用中需根據上下文區分。
城市準備銀行登革熱定額銀行存款惡鬼二巯琥珀酸銻鈉複像浮渣擋闆幹甲狀腺粉感知度格利雅反應關節杆裹籬樵屬夾碩扳鉗靜電位頸靜脈結節軍部枯茗梨果脈沖輪機前尿道敲詐者瓊脂液狀石蠟乳劑篩淚縫上行聖傑曼茶劑漱口散調速器泵貼現費用萬能試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