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acid bessemer process
acerbity; ache; acid; grieved; pedantic; sour; tartness
【化】 acid
【醫】 acidum
consider; long for; think; think of; thought
wheat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醫】 method
【經】 law
酸性柏思麥法(Acid Bessemer Process)是19世紀中期由英國工程師亨利·貝塞麥發明的轉爐煉鋼工藝變種。該方法采用矽質酸性耐火材料作為轉爐襯裡,通過底部風孔向熔融生鐵中吹入空氣,利用鐵水中矽、錳等元素的氧化反應釋放熱量實現脫碳和精煉。該工藝適合處理低磷(P<0.1%)、高矽(Si 1.5-2.5%)的生鐵原料,典型冶煉周期為20-30分鐘,可将含碳量從4%降至0.05%以下。
美國鋼鐵協會(AISI)技術檔案顯示,酸性貝塞麥爐渣主要成分為矽酸亞鐵(2FeO·SiO₂),其黏度特性影響鋼水流動性和雜質去除效率。由于無法去除硫、磷等有害元素,該方法在20世紀逐漸被堿性氧氣轉爐取代。現存工業遺址如英國謝菲爾德凱勒姆島博物館保存有完整貝塞麥轉爐設備實物。
“酸性柏思麥法”可能存在術語混淆或拼寫誤差。根據現有信息分析:
術語修正建議
“柏思麥法”實際應為“貝塞麥法”(Bessemer process),這是19世紀由亨利·貝塞麥發明的煉鋼工藝。前綴“酸性”指該方法的一種類型,使用矽質酸性爐襯(中提到的“酸性物質”特性與此相關)。
酸性貝塞麥法原理
通過向熔融生鐵中吹入空氣,利用氧化反應去除雜質(如碳、矽)。酸性爐襯(含二氧化矽)適合處理低磷鐵礦石,但無法去除磷元素,因此原料需嚴格控制磷含量。
曆史意義與局限性
該方法革新了煉鋼效率,使鋼的大規模生産成為可能。但由于對原料要求高(低磷鐵礦稀缺),後期逐漸被堿性平爐法取代。
注:現有搜索結果未直接提及該術語,以上解釋基于工業化學通用知識。建議核實術語準确性或補充更多背景信息以便進一步分析。
标頭值波動作用財務報表編制标準遲到叢枝萬壽菊打印機驅動程式點距段獨立性二烴硫酸酯非實氮分娩卧位古氏坩埚花椒萜活性部份嫁妝箱金雀花汁肌溶解計算機輔助規劃鄰四碘酚酞鈉粒細胞缺乏症撓性金屬密封套内隱斜視爬蟲學帕斯卡耳氏定律氫醌權益轉入方忍氣吞聲市面租金雙二氫鋁鈉調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