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private ownership
【法】 private person
own; possess; possession
【醫】 property
一、中文法律定義
“私人所有”指個人或非政府實體對財産(包括動産、不動産、知識産權等)享有排他性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其核心特征為:
二、英文對應術語與語境差異
英文常用"private ownership"(名詞短語),但需根據具體對象調整表述:
例句:Private ownership of land is protected by law.(土地的私人所有權受法律保護)
例句:This is a privately owned company.(這是一家私人所有的公司)
例句:The artwork is owned by private individuals.(該藝術品為私人所有)
語義辨析:區别于"public ownership"(公有)和"state ownership"(國有),英美法系中"private property"更側重物權客體。
三、經濟制度中的實踐意義
在市場經濟中,私人所有權是資源配置的基礎:
四、相關概念對比
中文術語 | 英文直譯 | 適用場景 |
---|---|---|
私人財産 | Private property | 泛指有形資産(房屋、車輛) |
私有制 | Private ownership system | 經濟制度範疇 |
個人所有 | Individually owned | 強調自然人主體 |
權威來源: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全國人大官網)
- Cambridge Dictionary: "private ownership"詞條
- World Bank: "Protecting Private Ownership"
: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006/75ba6483b8344591abd07917eee1f.shtml
: 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dictionary/english/private-ownership
: https://www.worldbank.org/en/topic/businessregulation
“私人所有”指個人或特定團體對財産、物品等享有的排他性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其核心是法律對合法私有財産的保護。以下是詳細解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二條和《民法典》第二百六十六條,私人所有財産包括:
私人所有權受法律嚴格保護,禁止任何單位或個人侵占、破壞。例如,《民法典》明确私人對其合法財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私人所有”一詞可追溯至《呂氏春秋》,強調“非其私有”的倫理觀,現代則更側重法律層面的財産歸屬。其反義詞為“公有”“國有”,近義詞包括“專有”“獨有”。
常見于土地、企業資産等場景,如“私有土地”“私有企業”。技術領域也衍生出“私有雲”等概念,指個人或機構獨立管理的存儲空間。
如需進一步了解法律條文或具體案例,可參考《刑法》第九十二條或《民法典》物權編相關内容。
奧斯陸公約阿戊糖變動的實際盈利率廠房資産初始設備制造廠家此地短缺二苯基聯乙炔翻騰泛酰半胱氨酸福萊斯特氏熱格魯布膜戈維恩氏液恒速輸入赫希費耳德氏沙門氏菌恢複程式假釋許可證接觸焦化基金證明書金電砂磚靜脈擴張寄銷費用機械工抗放射性流動儲備金氯代苯乙酮鐵動态微詞尾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