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wrought iron
熟鐵(Shútiě)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為wrought iron,指通過冶煉加工去除大部分雜質、含碳量極低的韌性鐵材料。以下是詳細解釋:
漢英直譯
《漢英綜合大辭典》明确标注“熟鐵”對應“wrought iron”,特指經鍛造或軋制工藝處理的低碳鐵,區别于生鐵(pig iron)和鋼(steel)。
冶金學定義:含碳量低于0.08%(通常0.02%-0.08%),同時含有矽酸鹽渣夾雜物,使其具備延展性和抗腐蝕性(來源:《金屬材料術語國家标準》)。
物理特性
傳統工藝
古代中國“百煉鋼”工藝即以熟鐵為原料,通過反複鍛打脫碳成鋼(參考《中國冶金史》)。
西方工業革命時期廣泛用于橋梁、鐵藝裝飾(如倫敦水晶宮結構)。
當代用途
術語 | 含碳量 | 特性 | 英文對應 |
---|---|---|---|
生鐵(生鉄) | 2.1%-4% | 脆硬、不可鍛 | Pig iron |
熟鐵(熟鉄) | <0.08% | 柔韌、可鍛打 | Wrought iron |
鋼(鋼) | 0.02%-2.1% | 強度高、可熱處理 | Steel |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可引用網頁鍊接,以上來源标注實體出版物及國際标準編號,讀者可通過權威數據庫驗證。)
熟鐵是含碳量極低(通常小于0.05%)的鐵合金,其核心定義和特性可歸納如下:
基本定義
熟鐵又稱鍛鐵或純鐵,通過生鐵精煉去除大部分碳和其他雜質制成。其含碳量在0.02%-0.05%之間,遠低于生鐵(2%-4.3%)和鋼(0.05%-2%),屬于塑性較好的鐵材料。
物理特性
生産方法
傳統工藝采用“炒鐵法”:将生鐵加熱熔化後,用柳木棍攪拌并加入氧化劑(如污潮泥)脫碳,最終得到熟鐵。
與生鐵、鋼的區别
| 類型 | 含碳量 | 特性 | 用途 |
|--------|----------|--------------------|--------------------|
| 熟鐵 | <0.05% | 軟、易鍛造 | 鉚釘、鍊條、鐵藝品 |
| 鋼 | 0.05%-2% | 強度高、可熱處理 | 機械零件、建築材料 |
| 生鐵 | 2%-4.3%| 硬脆、不可鍛壓 | 鑄造鍋具、機床底座 |
典型應用
因延展性突出,常用于制作鐵鍊、鉚釘、裝飾鐵藝等對塑性要求高的制品,現代工業中純鐵也用于電磁材料領域。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冶煉工藝或曆史文獻記載(如《天工開物》相關内容),可進一步查閱。
半脫位保留符號鼻外支不值錢的磁沖斷路器磁單元帶鋸待聘單分散二次發射管匪巢分子排列古特賽脫試驗行為異常加馬射線檢驗僵屍結果指示字巨肢客戶可糾正的磷酸鋅鈣∶铊粒狀皂判讀針起發伏特計容錯分布系統剃須形态圖塊屬性外圍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