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模棱兩可的話英文解釋翻譯、說模棱兩可的話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equivocate; quibble
分詞翻譯:
說的英語翻譯:
say; speak; talk; tell; explain; persuade; theory
模棱兩可的英語翻譯:
cut both ways; on the line
【法】 ambiguity; equivocal
話的英語翻譯:
saying; speak about; talk; word
專業解析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說模棱兩可的話”指在表達時故意含糊其辭、不明确表态,使話語具有雙重或多重解釋的可能性,以避免直接承諾或引發争議。其核心在于刻意制造不确定性。
詳細解釋:
-
漢語本義與典故來源:
- “模棱”源自成語“模棱兩可”,最早見于《舊唐書·蘇味道傳》。記載唐朝宰相蘇味道處事圓滑,常言“決事不欲明白,誤則有悔,模棱持兩端可也”,意指處理事情不明确決斷,這樣錯了也可以推卸責任。後人以“模棱兩可”形容态度或言辭含糊,不明确表态。
- 因此,“說模棱兩可的話”特指效仿這種說話方式,言辭閃爍,故意不給出清晰、明确的立場或答案。
-
英語對應表達與語義核心:
- 常見的英語對應詞或短語包括:
- To be equivocal / To equivocate: 這是最直接的對應。Equivocal 指“有歧義的;模棱兩可的”,equivocate 指“說模棱兩可的話;含糊其辭”。其核心是使用模糊或歧義的語言來誤導或回避直接回答。
- To be ambiguous / To speak ambiguously: Ambiguous 指“不明确的;引起歧義的”。強調話語本身存在多種解釋的可能性。
- To be non-committal / To give a non-committal answer: 指“不表态的;不承擔義務的”。重點在于避免做出承諾或明确立場。
- To hedge (one’s words): 指“避免直接回答;閃爍其詞”。常指通過附加條件或模糊表述來規避風險或責任。
- To speak out of both sides of one’s mouth: (非正式) 指“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即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以達到模棱兩可或自相矛盾的效果。
- 語義核心: 這些英語表達共同的核心是:刻意避免清晰、直接、明确的表述。說話者可能出于多種目的:規避責任、避免沖突、保持靈活性、欺騙或掩飾真實意圖。
-
典型語境與意圖:
- 政治外交: 政治家可能使用模棱兩可的語言來平衡不同利益群體,避免過早承諾或樹敵。
- 商業談判: 為保留回旋餘地或避免洩露底牌。
- 敏感話題: 當涉及可能引發争議或冒犯的問題時,用以緩和語氣或逃避直接回應。
- 逃避責任: 當需要做出承諾或決策時,使用模糊語言以推卸責任。
- 欺騙或誤導: 故意制造歧義以混淆視聽(此時更接近 equivocate)。
“說模棱兩可的話”是一種特定的言語策略,其本質是說話者有意使用模糊、歧義或非承諾性的語言,使聽者無法準确理解其真實意圖或立場。這種行為在漢英詞典中對應 to equivocate, to be ambiguous, to be non-committal 等表達,其動機和效果在兩種語言文化背景下具有共通性。
參考來源:
-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 對 "equivocal", "ambiguous", "non-committal", "hedge" 等詞條的釋義。
- 《劍橋英漢雙解詞典》(Cambridge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 對 "equivocal", "ambiguous", "non-committal" 等詞條的釋義及例句。
- 《現代漢語詞典》 - 對“模棱兩可”詞條的釋義及溯源。
- 《中華成語大辭典》 - 對“模棱兩可”成語的詳細解釋及出處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說模棱兩可的話”指在表達觀點時含糊其辭、不明确表态,使話語存在多種解釋空間,常用于描述刻意回避立場或責任的語言方式。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源與構成
- 成語來源:源自《舊唐書·蘇味道傳》。唐代宰相蘇味道處理政務時态度暧昧,常以“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回應,意為“含糊表态即可”,後人以此諷刺其圓滑。
- 字義拆分:
- “模棱”:原指物體邊緣圓鈍、不鋒利(如“模棱兩可”中的“模棱”),引申為态度模糊;
- “兩可”:既可這樣解釋,也可那樣理解,沒有明确傾向。
二、典型表現與場景
-
語言特征
使用不确定詞彙(如“或許”“可能”“有待觀察”)或條件句(如“視情況而定”),避免直接肯定或否定。
示例:
- 被問及責任時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多方面考慮,不能簡單歸咎于某個人。”
- 面對争議話題稱:“兩種觀點都有道理,需進一步研究。”
-
常見場景
- 政治外交:為留談判餘地或平衡各方利益(如“雙方需相向而行”);
- 職場溝通:避免直接沖突或推卸責任(如“這個方案還需優化,但具體方向未定”);
- 日常社交:掩飾真實意圖或回避敏感話題(如“改天再約”)。
三、意圖與評價
- 消極意義:常含貶義,暗示說話者缺乏擔當、逃避問題,可能引發信任危機。
- 中性/策略性使用:在需謹慎表态的場合(如商業談判、外交辭令),模棱兩可可避免過早暴露底牌。
四、與相近成語的差異
- “含糊其辭”:側重語言模糊,未必有主觀回避意圖;
- “不置可否”:僅表示不明确贊同或反對,範圍更窄;
- “模棱兩可”:強調刻意營造的“既可這樣,也可那樣”的暧昧狀态,主觀性更強。
該表達既可用于批評圓滑處世的态度,也可視為特定場景下的溝通策略,需結合語境和說話者動機綜合判斷。在需要明确信息的場合(如法律協議、緊急決策),應避免使用模棱兩可的語言。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半身的剝奪選舉權避雷裝置布爾達赫氏纖維電鍵卡嗒聲濾波器碉堡地腳螺絲輔氫化酶功能陣列工作時鐘黑色酵母進港停泊金色脊索膜的開關指令抗甘露聚糖酶亮光聯合操作裡斯伯格氏線硫化鎂露出狂難得到的内部調撥價格配合等級硼酸鋅潛管蒸發器砂心吹射機松香改性醇酸樹脂提出準備償還的答辯外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