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模棱两可的话英文解释翻译、说模棱两可的话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equivocate; quibble
分词翻译:
说的英语翻译:
say; speak; talk; tell; explain; persuade; theory
模棱两可的英语翻译:
cut both ways; on the line
【法】 ambiguity; equivocal
话的英语翻译:
saying; speak about; talk; word
专业解析
从汉英词典角度解析,“说模棱两可的话”指在表达时故意含糊其辞、不明确表态,使话语具有双重或多重解释的可能性,以避免直接承诺或引发争议。其核心在于刻意制造不确定性。
详细解释:
-
汉语本义与典故来源:
- “模棱”源自成语“模棱两可”,最早见于《旧唐书·苏味道传》。记载唐朝宰相苏味道处事圆滑,常言“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模棱持两端可也”,意指处理事情不明确决断,这样错了也可以推卸责任。后人以“模棱两可”形容态度或言辞含糊,不明确表态。
- 因此,“说模棱两可的话”特指效仿这种说话方式,言辞闪烁,故意不给出清晰、明确的立场或答案。
-
英语对应表达与语义核心:
- 常见的英语对应词或短语包括:
- To be equivocal / To equivocate: 这是最直接的对应。Equivocal 指“有歧义的;模棱两可的”,equivocate 指“说模棱两可的话;含糊其辞”。其核心是使用模糊或歧义的语言来误导或回避直接回答。
- To be ambiguous / To speak ambiguously: Ambiguous 指“不明确的;引起歧义的”。强调话语本身存在多种解释的可能性。
- To be non-committal / To give a non-committal answer: 指“不表态的;不承担义务的”。重点在于避免做出承诺或明确立场。
- To hedge (one’s words): 指“避免直接回答;闪烁其词”。常指通过附加条件或模糊表述来规避风险或责任。
- To speak out of both sides of one’s mouth: (非正式) 指“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即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以达到模棱两可或自相矛盾的效果。
- 语义核心: 这些英语表达共同的核心是:刻意避免清晰、直接、明确的表述。说话者可能出于多种目的:规避责任、避免冲突、保持灵活性、欺骗或掩饰真实意图。
-
典型语境与意图:
- 政治外交: 政治家可能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来平衡不同利益群体,避免过早承诺或树敌。
- 商业谈判: 为保留回旋余地或避免泄露底牌。
- 敏感话题: 当涉及可能引发争议或冒犯的问题时,用以缓和语气或逃避直接回应。
- 逃避责任: 当需要做出承诺或决策时,使用模糊语言以推卸责任。
- 欺骗或误导: 故意制造歧义以混淆视听(此时更接近 equivocate)。
“说模棱两可的话”是一种特定的言语策略,其本质是说话者有意使用模糊、歧义或非承诺性的语言,使听者无法准确理解其真实意图或立场。这种行为在汉英词典中对应 to equivocate, to be ambiguous, to be non-committal 等表达,其动机和效果在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下具有共通性。
参考来源:
-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 对 "equivocal", "ambiguous", "non-committal", "hedge" 等词条的释义。
- 《剑桥英汉双解词典》(Cambridge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 对 "equivocal", "ambiguous", "non-committal" 等词条的释义及例句。
- 《现代汉语词典》 - 对“模棱两可”词条的释义及溯源。
- 《中华成语大辞典》 - 对“模棱两可”成语的详细解释及出处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说模棱两可的话”指在表达观点时含糊其辞、不明确表态,使话语存在多种解释空间,常用于描述刻意回避立场或责任的语言方式。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词源与构成
- 成语来源:源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唐代宰相苏味道处理政务时态度暧昧,常以“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回应,意为“含糊表态即可”,后人以此讽刺其圆滑。
- 字义拆分:
- “模棱”:原指物体边缘圆钝、不锋利(如“模棱两可”中的“模棱”),引申为态度模糊;
- “两可”:既可这样解释,也可那样理解,没有明确倾向。
二、典型表现与场景
-
语言特征
使用不确定词汇(如“或许”“可能”“有待观察”)或条件句(如“视情况而定”),避免直接肯定或否定。
示例:
- 被问及责任时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考虑,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个人。”
- 面对争议话题称:“两种观点都有道理,需进一步研究。”
-
常见场景
- 政治外交:为留谈判余地或平衡各方利益(如“双方需相向而行”);
- 职场沟通:避免直接冲突或推卸责任(如“这个方案还需优化,但具体方向未定”);
- 日常社交:掩饰真实意图或回避敏感话题(如“改天再约”)。
三、意图与评价
- 消极意义:常含贬义,暗示说话者缺乏担当、逃避问题,可能引发信任危机。
- 中性/策略性使用:在需谨慎表态的场合(如商业谈判、外交辞令),模棱两可可避免过早暴露底牌。
四、与相近成语的差异
- “含糊其辞”:侧重语言模糊,未必有主观回避意图;
- “不置可否”:仅表示不明确赞同或反对,范围更窄;
- “模棱两可”:强调刻意营造的“既可这样,也可那样”的暧昧状态,主观性更强。
该表达既可用于批评圆滑处世的态度,也可视为特定场景下的沟通策略,需结合语境和说话者动机综合判断。在需要明确信息的场合(如法律协议、紧急决策),应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安垂普耳半面布料侧缘催化分解打印格式设置碘化锌钾东欧二氨酚显影剂福代雷氏征符号表示给水分析活动销军备监督可疑裂化炉焦油离散时间系统炉沿搅拌氯化高钴目标寻求器尿氢离子测定器破骨细胞人鱼试镁灵双醋羟雌酮疏松填充田麻属调节锁紧螺母调谐射频放大器涂抹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