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輸出為先的對開信用證英文解釋翻譯、輸出為先的對開信用證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back to back credit of credit

分詞翻譯:

輸出的英語翻譯:

export; output
【計】 output; out-fan
【化】 export; output; turnout
【經】 export; exports

為的英語翻譯:

act; become; do; for; for the sake of; in order to; mean; serve as

先的英語翻譯:

ancestor; before; deceased; earlier; in advance
【醫】 fore-

對開信用證的英語翻譯:

【經】 back-to-back letter of credit; bank to bank l/c

專業解析

輸出為先的對開信用證(Back-to-Back Letter of Credit with Export Priority)是國際貿易中用于中介貿易或轉口貿易的複雜結算安排,其核心在于以原始出口合同為基礎,通過兩份獨立但關聯的信用證實現貨物轉賣。以下是基于專業術語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結構與運作原理

  1. 第一份信用證(主證/出口證)

    進口商(最終買家)向其銀行申請開立以中間商為受益人的信用證。該證以原始出口合同為依據,确保中間商能從最終買家處收款。

  2. 第二份信用證(子證/進口證)

    中間商憑主證作抵押,向自身銀行申請開立以實際供應商為受益人的信用證。此證條款(除單價、金額外)需與主證嚴格一緻,确保供應商直接發貨給最終買家。

  3. “輸出為先”的關鍵特征

    中間商需先完成對最終買家的出口交單,用主證項下收款支付子證,形成資金閉環。若主證未能兌付,子證将面臨償付風險。


二、核心功能與適用場景


三、操作流程示例

graph LR
A[最終買家] -->|申請開證| B[進口方銀行]
B -->|開立主證| C[中間商]
C -->|抵押主證| D[中間商銀行]
D -->|開立子證| E[實際供應商]
E -->|發貨/交單| F[最終買家]
F -->|付款至主證| B
B -->|償付中間商| C
C -->|支付子證| D
D -->|償付供應商| E

四、風險與注意事項

  1. 單據一緻性風險

    子證與主證的單據要求(如提單、質檢證)必須高度匹配,否則可能拒付(依據UCP600第14條單據審核标準)。

  2. 中間商信用風險

    供應商依賴中間商的主證收款能力,需評估其銀行授信額度(參考ICC Publication 470)。

  3. 法律管轄沖突

    主證與子證分屬不同交易合同,糾紛可能適用不同國家法律(建議明确選擇UCP600或ISBP745)。


權威參考來源

  1. 國際商會(ICC)

    《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CP600)第4條、第14條界定信用證獨立性及單據審查标準。

    ICC官網UCP600全文

  2. 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CITRAL)

    《獨立擔保和備用信用證公約》明确信用證的獨立抽象性原則。

    公約文本

  3.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CCPIT)

    《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 2020)中FOB/CIF等條款影響信用證貨物交付義務。

    Incoterms®規則說明


五、典型案例

某香港貿易公司(中間商)收到歐洲買家的主證後,向新加坡星展銀行申請開立子證給中國供應商。供應商将貨物直運歐洲港口,中間商通過提交主證相符單據收款後,銀行才兌付子證。此舉避免中間商預付貨款,同時滿足歐盟原産地文件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對開信用證是國際貿易中一種特殊的結算方式,主要用于雙方互為買賣的互惠交易(如易貨貿易、來料加工、補償貿易等)。輸出為先的對開信用證通常指在交易中,一方作為出口方先行開立信用證,以保障後續進口環節的信用風險。以下是具體解釋:


核心定義與特點

  1. 雙向信用保障
    雙方互為開證申請人和受益人,即第一張信用證的受益人(出口方)是第二張信用證的開證申請人(進口方),反之亦然。例如:A國企業向B國企業出口成品時開立信用證,B國企業向A國企業進口原材料時也開立信用證。

  2. 生效方式靈活

    • 同時生效:兩證需互相接受後才生效,避免單方履約風險。
    • 先後生效:若“輸出為先”,則第一張信用證(出口方開立)可能先生效,但需附加條款(如“本證生效以收到對方信用證為條件”),确保雙方義務對等。
  3. 金額與用途匹配
    兩證金額通常相等或相近,適用于平衡貿易場景(如加工貿易中原料進口與成品出口的價值匹配)。


“輸出為先”的應用場景

  1. 來料加工/補償貿易
    輸出方(如加工方)先開立信用證進口原材料,對方則開立信用證購買加工後的成品。例如:中國工廠從日本進口零部件(開立信用證),加工後出口成品至日本(日方開立信用證)。

  2. 風險控制
    若一方先行出口,可能面臨對方不履行進口義務的風險。通過“輸出為先”的對開信用證,出口方開立信用證後,進口方需同步或後續開證,形成雙向約束。


與其他信用證的差異

類型 對開信用證 普通信用證
開證關系 雙向互開,互為申請人和受益人 單向開立,單方為受益人
生效條件 可能互為條件或先後生效 獨立生效
適用場景 互惠貿易(加工、易貨等) 單向買賣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操作流程或案例,可參考(MBA智庫)或(信用證全流程說明)。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彼此的波士頓布羅薩氏型催化熱處誕生石等分子對向擴散服務折舊法肛管戈登氏試驗過硼酸鋅固體鐵氧體骨折熱琥珀酰水楊酸甲基苄代甲代甲基胺加括號的字串交換子姐妹咖啡店可編程計算機聯苯汞離心噴霧式幹燥器履行契約責任芘基球形諾卡氏菌取得指令滲透劑JFC-2輸色素細胞損失發生的依據特别稅捐估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