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at; who
“孰”在漢語中是一個具有多重功能的文言虛詞,主要承擔疑問代詞和選擇連詞兩種語法角色。從漢英對比視角分析,該字的語義功能可參照《牛津漢語詞典》定義為“who; which; what”,但在實際語境中呈現出更複雜的語用特征。
一、作為疑問代詞的語義解析
在先秦文獻中,“孰”常構成設問句式,例如《論語·先進》載“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此處隱含着“孰為過乎”的诘問結構。根據《古漢語虛詞詞典》考釋,這種用法相當于現代漢語“誰”的文言形式,但在句法位置上具有前置傾向,多用于主語位置。
二、選擇連詞的語用功能
當連接兩個并列成分時,“孰”演化出比較選擇義項。《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中“賦詩斷章,餘取所求焉,惡識宗?”的對話,實際隱含着“孰善孰惡”的選擇判斷機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指出,這種“孰與”結構構成了漢語特有的比較句式框架。
三、與現代漢語的對應關系
相較于白話文中的“誰”,“孰”在疑問強度上更具修辭色彩。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強調,該字常見于反問句式以增強論辯力度,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類成語,其英語對應表達應作“Who can avoid mistakes?”的修辭性反問結構。
四、詞典學視角的英譯對照
《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将該字項細分為三個義項:1. 表人的疑問代詞(who);2. 表事物的疑問代詞(what);3. 表比較的選擇連詞(which)。特别注明在“孰是孰非”這類固定搭配中,應譯為“Which is right and which is wrong”以保留原文的對比結構。
“孰”是漢語中的常用文言疑問代詞,其含義和用法較為豐富,具體解析如下:
疑問代詞
古同“熟”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說文解字》《荀子》等文獻來源。
半工業裝置鼻肥厚的髌網串編輯電橋控制抵押事項多速率時鐘特性二氧代硬脂酸費特龍崗幹式旋風分離器格勒布利氏試驗合金過程攪動器結腸注洗經常性開支帳目晶态技術評價肌癱瘓克拉多氏帶孔闆式冷凝水排除器俚語的鋁乳白色陽極氧化每日的損失美洲鞘磷脂趨附任務對換程式三角形有限元聲壓電話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