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米波英文解釋翻譯、十米波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電】 decanetric waves
分詞翻譯:
十米的英語翻譯:
【計】 dekameter
【醫】 decameter; dekameter
波的英語翻譯:
wave
【化】 wave
【醫】 deflection; flumen; flumina; kymo-; wave
專業解析
十米波(Shí mǐ bō)是一個無線電通信領域的專業術語,指波長在10米左右的電磁波。根據國際通用的無線電頻段劃分标準,其對應的頻率範圍約為30兆赫茲(MHz)。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物理特性
十米波屬于高頻(HF)頻段(3-30 MHz)的上端。其核心特征包括:
- 波長計算:根據公式 $lambda = frac{c}{f}$($lambda$為波長,$c$為光速,$f$為頻率),當頻率 $f=30 text{MHz}$ 時,波長 $lambda = frac{3 times 10 text{m/s}}{30 times 10 text{Hz}} = 10 text{m}$。
- 傳播特性:該波段電磁波可通過電離層反射實現遠距離傳播(天波傳播),尤其在日間和電離層活動較強時通信效果顯著。
二、主要應用場景
- 短波廣播:部分國際廣播電台使用十米波段(如28-29.7 MHz)進行定向廣播,語言學習頻道常利用此波段。
- 業餘無線電:全球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将28-29.7 MHz作為主要操作頻段(如28.3 MHz為緊急通信頻率)。
- 航空通信:部分航空器與地面站間的次要通信鍊路使用此頻段。
- 遙感與科研:用于大氣層探測及電離層研究。
三、相關術語對照
- 英文對應:Ten-meter band 或 30-meter wave(需注意30米波為不同頻段)。
- 技術别稱:高頻短波(強調其頻段位置)、30兆赫波(基于頻率命名)。
權威參考來源:
- 國際電信聯盟(ITU)《無線電規則》頻段劃分表(Article 5, Section IV)
- 中國無線電協會《業餘無線電台操作技術能力驗證題庫》高頻段應用章節
-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頻段分配文件Part 97.301(a)
- 《電子工程術語标準》(GB/T 11499-2018)電磁波分類定義
網絡擴展解釋
十米波是無線電波的一種分類,其定義和特性在不同領域存在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1.基本定義
- 波長範圍:通常指波長約為10米的電磁波。根據波長與頻率的換算公式:
$$
f = frac{c}{lambda}
$$
其中光速 (c approx 3 times 10 , text{m/s}),十米波對應的頻率約為30 MHz。
- 分類争議:
- 部分資料将其歸類為高頻(HF)波段(3-30 MHz),如業餘無線電常用的28-29.7 MHz頻段。
- 另一些資料将其劃入超短波(VHF)波段(30-300 MHz,波長1-10米),認為十米波是超短波的最長波長部分。
2.傳播特性
- 衰減明顯:受大氣、地形、建築物等環境影響較大,信號衰減較快。
- 傳播方式:不同于短波的電離層反射,十米波主要依賴電離層散射或直射傳播,適合中短距離通信。
3.應用場景
- 業餘無線電:國際電信聯盟(ITU)将28-29.7 MHz分配給業餘無線電和衛星通信,支持多種傳輸模式(如語音、數字信號)。
- 其他用途:導航、電視廣播(早期)、移動通信等。
4.補充說明
- 英文翻譯:十米波的英文為decanetric waves。
- 與超短波的關系:若按波長1-10米定義超短波,則十米波屬于其低頻端;但部分文獻将兩者分開讨論。
如需更詳細的技術參數或國際标準劃分,可參考通信領域的專業文獻或ITU文件。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艾輪氏反常定律鋇地紙被驅逐出境者變色汽油表面電離朝見超長頭初始區域鑒别器大疱電通機電子開關法定專營浮船鑽井服飾鋼絲篩網各色行乞的焦油冷卻箱冷凍法梅笠草末端距前驅硬化前膝跛行氣體三角函數損失因數陶瓷轉換器恬淡天生地頑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