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sixteen-membered ring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十六元環”的化學含義解析如下:
十六元環 (Shíliù Yuán Huán)
對應英文術語:16-Membered Ring
指由16個原子通過共價鍵連接形成的環狀有機化合物結構。該命名遵循“數字+元環”的中文系統命名法(“元”代表原子成員),與英文“數字-membered ring”的構詞邏輯一緻。
基本構成
構象特性
因環尺寸較大(>12元),十六元環具有顯著的構象柔性,可存在椅式、船式等多種空間構象,其動态變化影響分子識别與功能。
大環化合物
十六元環常見于大環内酯類抗生素(如泰樂菌素)及冠醚衍生物。例如:
十六元環大環内酯是泰樂菌素的核心結構,通過阻斷細菌核糖體功能發揮抗菌作用 。
超分子化學
含雜原子的十六元環(如氮雜冠醚)可作為分子受體,選擇性結合金屬離子或有機陽離子,應用于傳感器與分離技術 。
天然産物
部分生物堿與苔藓類代謝物含十六元環骨架,具有抗腫瘤或免疫調節活性。
系統闡述環尺寸對分子剛性及功能的影響,指出十六元環處于“柔性環”臨界範圍 。
明确“元環”為中文标準命名,與英文“membered ring”等效 。
收錄超2000種含十六元環的化合物,涵蓋藥物、配體等類别 。
定義16-membered ring為“含16個骨架原子的單環體系”,強調其構象多樣性 。
“十六元環”是藥物化學中描述大環内酯類抗生素結構特征的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十六元環指由16個原子通過化學鍵連接形成的環狀結構。這類結構常見于大環内酯類抗生素中,例如螺旋黴素。與十四元環(如紅黴素)相比,十六元環的分子更大,空間構型差異可能影響藥物活性和穩定性。
結構特點與藥物應用
作用機制
這類抗生素通過結合細菌核糖體,抑制蛋白質合成發揮抗菌作用。十六元環的構型可能影響其與靶點的結合能力,但具體機制需結合藥物分子整體結構分析。
擴展說明:大環内酯類抗生素的環原子數(如14、15、16元)是分類依據之一,不同環大小的藥物在抗菌譜、藥代動力學方面存在差異。更多案例可參考專業文獻或權威藥學資料。
本性論的并行操作計算機程控算術運算成文法蛋白質代謝定時齒輪段表起始地址反應飛蟲蝠蚤科感應淬火故障時間赫普夫納煉銅法假結結核菌酸解磨機彌散場效應密押信件瓶狀的撲減通親水性軟膏熱電加熱偶性能系數熔絲斷路器實足數據適配器塑通過短語頭孢克洛脫氧胸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