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漢英詞典與技術通信領域,"同步字符"(Synchronous Character)指在同步數據傳輸中用于建立并維持通信雙方時序一緻性的特殊控制字符。其核心功能是确保發送端與接收端的時鐘信號對齊,實現數據的準确識别與解析。以下是詳細解釋:
時序對齊
同步字符作為數據幀的起始标識,接收設備通過檢測該字符啟動内部時鐘同步機制,使雙方數據傳輸速率保持一緻。例如在二進制同步通信協議(BISYNC) 中,特定十六進制字符(如0x16)被定義為同步信號源。
數據幀定界
在高級數據鍊路控制(HDLC) 等協議中,同步字符(标志字段"01111110")标記數據幀的開始與結束,防止接收端因時鐘漂移導緻比特流解析錯位。
接收端通過鎖相環(PLL)電路從同步字符的跳變沿提取時鐘信號,消除傳輸延遲造成的相位偏差。國際電信聯盟标準ITU-T V.24 明确規定了同步字符在調制解調器通信中的時序要求。
部分協議(如SDLC協議)采用雙字節同步字符(0x7E連續兩次),增強抗幹擾能力,避免因線路噪聲誤觸發同步過程。
RS-232/USART通信中,同步字符作為前導碼實現設備握手,國家标準GB/T 6107-2000 定義了其在我國工業控制系統中的技術參數。
在ZMODEM協議中,同步字符"*"(0x2A)初始化塊傳輸模式,确保大文件分塊傳輸的完整性。
早期中文文獻稱"同步字"(Synchronous Word),現代标準術語統一為"同步字符"(Synchronous Character),參見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計算機科學技術名詞》第三版。
隨着高速通信發展,單字符同步逐步被同步序列(如PCIe協議的TS1/TS2訓練序列)替代,但基礎原理仍延續同步字符的時序校準思想。
權威參考來源
- IEEE标準協會《數據通信術語手冊》(标準號IEEE 610.7-1995)
- 國際電信聯盟《數據通信接口技術規範》(ITU-T V.24建議書)
- 中國國家标準《信息技術 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GB/T 6107-2000)
- IBM《系統網絡架構技術白皮書:SDLC協議詳解》
-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計算機科學技術名詞》(第三版)
“同步字符”是計算機科學或通信技術中的術語,主要用于協調數據傳輸的時序。以下是詳細解釋:
在數據傳輸中,同步字符(Synchronous Character)是用于确保發送端和接收端在時序上保持一緻的特殊字符。例如,在串行通信協議中,雙方需要通過同步字符建立時間基準,避免數據解析錯誤。
0x7E
标識幀的開始和結束。在異步通信中,同步字符通常與起始位/停止位配合使用;在同步通信中,則通過連續發送同步字符維持時序。例如:
發送端:SYNC字符 + 數據 + 校驗
接收端:檢測SYNC字符 → 校準時鐘 → 解析數據
同步字符是協調數據傳輸的關鍵元素,通過時序對齊和标識功能保障通信可靠性。其具體形式因協議而異,但核心邏輯均基于“協同操作”的同步原則。
表面改質單元标識符締合熱防凍溶液橄榄體腦橋小腦的過硫化銻函數調用語法荷蘭液換算價值彙編測試混合稀土金屬膠束節律異常淨晶狀的聚集的肯定的詢證淚管粘液溢模拟法庭女告發人偏差吸數羟硬脂酸氣笛茄肉桂皮爽約稅收評定人順序數據集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