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extinction of terms
capitulation; condition; factor; if; prerequisite; 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
term
【計】 condition; criteria
【醫】 condition
【經】 condition; proviso; terms
wipe out; destroy; kill; annihilate; eradicate; exterminate; extinguish
liquidate
【化】 annihilation
【醫】 annihilation; eradication; extinguish; obliteration
在漢英詞典及法律術語框架下,"條件的消滅"(Extinction of Conditions)指特定法律事實出現時,依附于法律行為的生效條件或解除條件歸于消滅,導緻相關權利義務關系終止。其核心含義如下:
民事法律行為(如合同)的效力取決于未來不确定事件(條件)是否成就。例如:"若乙方完成項目驗收,甲方支付尾款"中的驗收即為生效條件。
當條件因自然發生、人為阻止或法律規定而永久無法成就時,該條件喪失約束力,原法律行為的效力隨之确定或終止。
來源:《中華法學大辭典·民法學卷》
條件類型 | 消滅情形 | 法律效果 |
---|---|---|
生效條件 | 條件無法成就(如自然災害緻标的物滅失) | 法律行為确定不生效 |
解除條件 | 條件成就(如約定違約則解約,後發生違約) | 法律行為效力終止 |
條件被惡意阻止 | 一方故意阻礙條件成就(如阻撓驗收) | 視為條件已成就,行為效力按約定觸發 |
英美法系中,當條件(Condition Precedent/Suspensive)因不可能實現(Impossibility)或違法(Illegality)而消滅時,合同義務可免除。
來源:《元照英美法詞典》
用于描述條件失效後法律關系進入确定狀态,常見于信托或財産協議條款。
來源:Black's Law Dictionary (11th ed.)
權威參考: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58-159條(法律行為附條件效力規則)
- Restatement (Second) of Contracts § 225(美國合同法重述·條件消滅的效力)
“條件的消滅”是法律術語,主要指民事法律行為中因特定條件成就或出現,導緻相關權利義務關系終止或失效。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法律定義與特征 根據,條件的消滅需滿足以下标準:
二、法律後果 條件消滅後,民事法律行為自始無效(如合同從籤訂時起無約束力),且需恢複原狀或賠償損失。
三、術語對照 英文譯為“extinction of terms”,強調條款或條件的失效過程。
四、與普通語義的區别 日常語境中“消滅”多指物理消除(如消滅害蟲)或抽象消亡(如消滅錯誤),而法律語境特指權利義務關系的終止,具有嚴格要件。
昂巴爾氏常數變換狀态并行布線不法遺棄穿孔闆磁泡導向通道電樞氣隙點陣打印機短頭反對稱狀态方圓反射學非約束性條款鼓式打印機黃軟骨接觸因子晶體環肌學家硫前列酮論戰的馬來酸锶命名文件頻帶寬度普達非倫根清醒度掃描光點山┵醇上皮原纖維梳闆未婚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