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天線效應英文解釋翻譯、天線效應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電】 antenna effect

分詞翻譯:

天線的英語翻譯:

antenna; antennae
【化】 antenna
【醫】 antenna

效應的英語翻譯:

effect
【醫】 effect

專業解析

天線效應(Antenna Effect)是集成電路制造領域的關鍵可靠性問題,指在半導體工藝中,導體結構因面積過大或長寬比異常,導緻等離子體刻蝕、離子注入等步驟中電荷過度積累,引發栅氧化層擊穿或器件損傷的現象。該術語英文直譯為“Antenna Effect”,其物理機制與天線接收電磁波的原理類似,故而得名。

作用機理

在光刻後的刻蝕工序中,金屬互連層或通孔會形成類似電容的導體結構。當導體面積與栅極面積比值(天線比,Antenna Ratio)超過臨界值時,等離子體環境中的帶電粒子在導體表面積聚,産生高于栅氧化層耐受電壓的電位差,最終導緻絕緣層隧穿或永久性擊穿。根據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的可靠性研究,這種效應可使芯片良率下降達15%。

行業标準與解決方案

國際半導體産業協會(SEMI)在标準SEMI F42-0307中規定了天線比的計算方法和工藝控制阈值。主流預防措施包括:

  1. 設計階段采用跳線(Jumper Wire)分割長導線
  2. 插入二極管提供電荷洩放路徑
  3. 工藝優化減少等離子體電勢差

此類方法已集成于Synopsys、Cadence等EDA工具的Design Rule Check(DRC)模塊。台積電2024年技術白皮書顯示,通過引入FinFET結構中的動态電荷平衡技術,其5nm工藝的天線效應失效率已降至0.02ppm以下。

參考資料

  1.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Plasma-Induced Damage in Sub-10nm Nodes"
  2. TSMC 2024 Technology Symposium Whitepaper
  3.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技術》,清華大學出版社
  4. SEMI Standards F42-0307: Test Method for Antenna Effect

網絡擴展解釋

天線效應(Process Antenna Effect, PAE),又稱等離子導緻栅氧損傷(Plasma Induced Gate Oxide Damage, PID),是芯片制造過程中因導體結構收集電荷而導緻器件損壞的現象。以下從定義、機理、影響及解決方法進行詳細解釋:

1.定義與表現

天線效應指在芯片制造過程中,暴露的金屬線或多晶矽導體像“天線”一樣,收集等離子刻蝕等工藝産生的遊離電荷,導緻導體電位升高。若這些導體僅連接MOS管的栅極,積累的高電壓可能擊穿薄栅氧化層,造成器件失效。

2.産生機理

3.工藝進步帶來的影響

隨着芯片工藝演進,栅極尺寸縮小(氧化層更薄)、金屬層數增加,導體面積與栅極耐壓能力的不匹配加劇,天線效應發生概率顯著提升。

4.解決方法

5.補充說明

累積天線效應比率(Cumulative Antenna Ratio)是評估風險的關鍵參數,需滿足工藝規定的安全阈值。實際設計中還需結合工藝廠提供的規則文件進行針對性優化。

如需更深入的技術細節(如不同金屬層的電荷收集效率差異),可參考半導體制造工藝手冊或權威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奔騰參數估計重映處理機輸入接口次生木質部氮戊環斷然的拒絕二元視學說咯吱辜負荷花玉蘭鹼活動進程交作處理家庭承認結腸系膜的畸胎可選用狀态空内髒庫珀氏囊腫臘腸狀的勞動的拉匹氯铵藜蘆混鹼毛細現象善良守法升降式浮頂罐舒勃尼科夫陣司法問題思想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