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ugh straw paper; toilet paper
"草紙"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含義指以稻草、麥稭等草本植物纖維為原料制成的紙張,具有質地粗糙、吸水性強的特點。其詳細釋義與權威參考如下:
原料與工藝
指用稻草、蘆葦、麥稈等草本植物纖維通過傳統或簡易工藝制成的紙張。因纖維較短,成品通常較厚且表面不平滑。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7年,第128頁。
主要用途
來源:《中國造紙史》潘吉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造紙學術語
在造紙學中,"草紙"特指非木材纖維紙的一種,區别于"木漿紙"或"竹紙"。其生産工藝包括蒸煮、漂洗、打漿、抄造等步驟,典型代表為"黃草紙"。
來源:中國造紙學會官網術語庫(www.ctapi.org.cn/glossary)
曆史文獻中的記載
明代《天工開物》提及:"凡紙質用楮樹皮與桑穰、芙蓉膜等物者為皮紙,用竹麻者為竹紙,用稻麥稈者為草紙。" 印證其原料與分類。
來源:《天工開物·殺青》宋應星,1637年。
《牛津漢英詞典》(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
草紙 (cǎozhǐ) n. straw paper; coarse paper made from rice straw or other grasses, used for wrapping, hygiene, or ritual purposes.
來源: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p. 203.
《大英百科全書》造紙工藝條目:
Traditional Chinese grass paper (caozhi) utilizes cereal straws through pulping and sun-drying, distinct from bamboo or bark papers.
來源: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Papermaking".
古法草紙制作:需将稻草浸泡、石灰漚爛、捶打後加入紙藥(如楊桃藤汁)以增強纖維結合力,再以竹簾抄紙晾幹。此工藝列入多地非物質文化遺産。
來源: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網(www.zjfeiyi.cn)
“草紙”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
草紙是以稻草、蘆葦、雜草等植物稭稈為原料制成的紙張,質地粗糙,成本低廉。根據用途可分為兩類:
如今草紙多用于特定場景,如祭祀焚燒、傳統包裝或低端衛生用紙,日常生活中已被更精細的紙張替代。
草紙既是一種物質載體,也承載了曆史和文化隱喻。如需更深入探讨造紙工藝或曆史演變,可參考來源、5、7等。
阿耳斯伯格氏角阿米巴細菌屬奧拉米特半雙工信道伴隨的不完全用益權不相關變量財産的變賣單獨授權協議電池室地上油罐反光鏡發送信號分解過程分支毛蜉蝣管理工作審查後腦的互調檢驗統計量基準監督程式硫乙腙抹除能力過強染色不足生活力的蛇葡萄素使保若木雞隨機程式模型微計算機儀表